李自成起义的拼音、解释、组词
李自成起义的简介:
lǐ zì chéng qǐ yì
明末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的政治主张,队伍发展到百万人,成为当时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公元1644年起义军在西安建立‘大顺’农民革命政权,不久,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后明将吴三桂勾结满洲贵族共同镇压起义军,起义失败,但李自成余部仍继续长期坚持抗清斗争。
明末李自成所领导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提出‘均田免粮’的政治主张,队伍发展到百万人,成为当时农民战争中的主力军。公元1644年起义军在西安建立‘大顺’农民革命政权,不久,攻克北京,推翻了明王朝的统治。后明将吴三桂勾结满洲贵族共同镇压起义军,起义失败,但李自成余部仍继续长期坚持抗清斗争。
- AI解释
《李自成起义》这一说法实际上是与历史人物李自成及与其相关的军事活动直接挂钩的一种表述。在明末清初时期,李自成率领农民军进行了一次轰轰烈烈的大规模起义,这场起义对当时的封建统治者造成了重大冲击,并最终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这场起义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之一。
详细解释: - 背景: 明朝末年,由于政治腐败、宦官专权、自然灾害频发等原因,社会矛盾激化。 - 人物简介: 李自成(约1606年—1645年)是明代农民起义领袖。原名闯王李进忠,后因屡建战功被赐姓为李,并封为闯王。 - 起义起因: 由于苛捐杂税、赋役沉重等原因,人民生活困苦不堪,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引发了大规模的反抗运动。 - 起义进程: 李自成领导的农民军以“均田免粮”等口号发动起义,迅速发展并壮大,攻占了多个重要城市和军事重镇。 - 结局: 虽然李自成率军击败了当时明朝的最后一个皇帝崇祯帝所倚重的精锐部队——京师卫军,但在后来与清朝的对抗中失败,并于1645年在湖北九宫山自杀殉国。
造句:
- 明朝末年的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领导了这次著名的起义。
- 李自成起义的爆发标志着明朝统治即将走向崩溃。
- 在李自成起义期间,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反抗封建压迫的斗争浪潮。
- 今天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明史》等历史资料来了解李自成起义的具体情况。
- 虽然李自成最终失败了,但他的起义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分词解释
李
lǐ
1 落叶小乔木,果实称“李子”,熟时呈黄色或紫红色,可食:~代桃僵(原用“桃”“李”共患难来喻兄弟相爱相助,后喻互相顶替或代他人受过)。投桃报~。~下不正冠(喻要避免不必要的嫌疑)。桃~不言,下自成蹊(喻为人只要忠诚、正直一定会感动别人)。2 姓。3 通“理”。(➊古代狱官,法官。➋道理,规律。➌惩治。➍星名。)
自
zì
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2 从,由:~从。~古以来。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
成
chéng
1 做好,做完:~功。完~。~就。~事。~交。~立。~婚。~仁(儒家主张的成就仁德)。~人之美。玉~其事。2 事物发展到一定的形态或状况:~形。~性。~人。自学~才。蔚然~风。3 变为:长~。变~。4 可以,能行:~,就这么办。5 称赞人能力强:他办事麻利,真~。6 够,达到一定数量:~年累(lěi )月。7 已定的,定形的:~规。~俗。~见。~例。~竹在胸。8 十分之一:增产三~。9 平定,讲和:“会于稷,以~宋乱”。10 姓。
起
qǐ
1 由躺而坐或由坐而立等:~床。~立。~居。~夜。2 离开原来的位置:~身。~运。~跑。3 开始:~始。~码(最低限度,最低的)。~步。~初。~讫。~源。4 拔出,取出:~锚。~获。5 领取(凭证):~护照。6 由下向上,由小往大里涨:~伏。~劲。~色。7 发生,产生,发动,提出:~风。~腻。~敬。~疑。~义。~诉。8 长出:~痱子。9 拟定:~草。10 建造,建立:~房子。白手~家。11 群,组,批:一~(一块儿)。12 量词,指件,宗:一~案件。13 自,从:~小儿就淘气。14 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趋向:想~。掀~。兴(xīng )~。15 用在动词后,与“来”连用,表示动作开始:唱~来。16 用在动词后,常与“不”或“得”连用,表示胜任;亦表示达到某一种标准:看不~。经得~检验。
义
yì
1 公正合宜的道理或举动:正~。~不容辞。~无反顾。仗~直言。2 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举。~务。~愤。~演。见~勇为。3 情谊:~气。恩~。~重如山。4 意思,人对事物认识到的内容:意~。含~。释~。微言大~。5 指认为亲属的:~父。6 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齿。~肢。7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