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的组词

律常见的组词有:律准,律义,律吕,律学,律风,律历,律格诗,律均,律切,律例馆,律动,律讽,律本,律堂,律度,律坐,律座,律令,律候,律科,律体,律则,律院,律文,律赋,律藏,律法,律乘,律人,律家

词语 解释
律准 lǜ zhǔn1.古人奏乐时,用以测定声调高低﹑使发音准确无误的乐器。
律义 lǜ yì1.疏解律令的意义。宋时一度为考试科目之一。
律吕 lǜ lǚ古代校正乐律的器具。共有十二个,从低音到高音依次奇数为“律”、偶数为“吕”,总称“六律六吕”,简称“律吕”。后也泛指音律或乐律。
律学 lǜ xué1.古代传授法律知识的学校。晋始置律学博士,转相教授。后秦姚兴设律学于长安,召各郡县散吏入学,成绩优良者选任郡县狱吏。隋律学隶大理寺,唐宋律学隶国子监。 2.法律学科。
律风 lǜ fēng1.《汉书.律历志上》:"至治之世,天地之气合以生风;天地之风气正,十二律正。"颜师古注引孟康曰:"律得风气而成声,风和乃律调也。"后因以"律风"指和风。
律历 lǜ lì亦作“律厤”。指乐律和历法。
格诗 律格诗 lǜ gé shī1.律诗和格诗的合称。中唐人分乐府歌行以外的诗为律诗和格诗两类,如白居易自己把《长庆集》以后写的绝句﹑五律﹑七律及排律等近体诗称为律诗,五﹑七言古体诗称为格诗。
律均 lǜ jūn1.古乐的十二律与五韵。均,"韵"的古字。
律切 lǜ qiē/qiè1.切合格律。
例馆 律例馆 lǜ lì guǎn1.清代官署名。顺治二年始设;乾隆七年隶刑部。掌修法令,刊定条式颁行。每经五年汇辑编排,称小修;满十年,重新补充删减,定为宪典,颁行全国,称大修。此外,兼掌稽核各司案件。参阅《清史稿.职官志一》。
律动 lǜ dòng1、有规律的运动:脉搏的~|生命的~。2、比喻有规律的发展、运行:社会的~|古城伴着现代化的~呈现出新的面貌。
律讽 lǜ fěng1.指律诗中的讽喻诗。
律本 lǜ běn1.律吕之本,指黄钟。古以黄钟为十二律之本,其余十一律皆据之以生。
律堂 lǜ táng1.僧徒坐禅修戒的佛堂。
律度 lǜ dù/duó1.古代计度,皆出于黄钟之律,故称律度。度指长短,即分﹑寸﹑尺﹑丈﹑引。也包括计算容积﹑重量。《左传.文公六年》:"着之话言,为之律度。"杜预注:"钟律度量,所以治历明时。"一说犹法度﹑法制。见杨伯峻《春秋左传注》。 2.犹规矩,法度。 3.音律的法度标准。
律坐 lǜ zuò1.亦作"律座"。 2.见"律座"。
律座 lǜ zuò1.佛教称讲解戒律的人的讲席。
律令 lǜ líng/lǐng/lìng①法令:朝廷律令。②法则;规则:生用助字,不当律令。
律候 lǜ hòu1.谓律管候气。
律科 lǜ kē1.法令条文。
律体 lǜ tǐ/tī/bèn1.律诗的体裁。
律则 lǜ zé1.犹律条。
律院 lǜ yuàn1.僧徒讲解戒律的房舍。泛指寺院。唐欧阳詹有《同诸公过福先寺律院宣上人房》诗。
律文 lǜ wén1.法律条文。
律赋 lǜ fù文体名。赋的一种形式。对偶工整,音律、押韵均有严格规定。为唐、宋科举考试所采用。
律藏 lǜ cáng/zàng1.佛教经典中关于戒律的著作的总称。
律法 lǜ fǎ1.法律。 2.律吕的法则。 3.指格律。 4.规律。
律乘 lǜ chéng/shèng1.戒律的教义。
律人 lǜ rén1.衡量他人。 2.约束他人。
律家 lǜ jiā/gū/jie1.指研究佛教经义的人。

律的二字词语

律的三字词语

格诗 例馆

律的四字成语

令格式

其他字的组词

⼛组词 什组词 屲组词 奶组词 冉组词 更组词 鸡组词 绒组词 盹组词 秦组词 躯组词 塔组词 腋组词 鹊组词 跷组词 膏组词 韥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