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体的拼音、解释、组词

律体的简介:

lǜ tǐ/tī/bèn
1.律诗的体裁。

  • AI解释

词语“律体”在中文里通常指的是遵循一定规则和形式的文体,特别是指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定义律体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等格律要求的文学体裁,常见于中国古典诗词中。
  2. 特点:包括严格的押韵规则、固定的句式和字数规定以及音节的平仄变化规律。

接下来是五个使用“律体”的例句:

  1. 诗句形式展现:“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是宋代王安石《泊船瓜洲》中的句子,体现了律诗的形式美。
  2. 文学创作视角:自古以来,文人墨客常以律体形式来表达情感与思想,如杜甫的《春望》,是其运用律体进行深度情感抒发的作品之一。
  3. 学习和研究角度:“通过深入研究唐代律体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化背景和社会风貌。”——这句话展示了学术界对律诗的研究价值。
  4. 现代应用举例:尽管现在很少有人专门写作传统意义上的律体作品,但其形式美依旧被许多诗人借鉴,在现代诗歌创作中加入古典韵味。“平仄悠悠岁月长,山河无恙人已老”——这种表达方式就带有律体的影子。
  5. 教学和传承角度:“为了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校应该加强对学生进行律诗等传统文学形式的学习与教育。”——从教育的角度来看,律体诗词是文化宝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这些句子从不同侧面展示了“律体”这一概念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多样化表现。

分词解释

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2 约束:~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5 姓。

tǐ,tī

1 人、动物的全身:身~。~重。~温。~质。~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能。~貌。~魄(体格和精力)。~育。~无完肤。2 身体的一部分:四~。五~投地。3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主~。群~。4 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液~。~积。5 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文章的体裁,如“骚~”、“骈~”、“旧~诗”)。字~。6 事物的格局、规矩:~系。~制。7 亲身经验、领悟:~知(亲自查知)。~味。身~力行(xíng )。8 设身处地为人着想:~谅。~贴。~恤。9 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