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令格式的拼音、解释、组词

律令格式的简介:

lǜ líng/lǐng/lìng gé shì
1.唐代法律的表现形式。律是当代法典,规定罪名和刑罚;令是皇帝的命令,规定贵贱等级等重要制度;格是规定官吏的办事规则;式是规定官署通用的文件程式。律﹑令创始于秦代,格﹑式创始于东魏﹑西魏,至唐代四种并行。

  • AI解释

律令格式》是中国古代法律文献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指在唐代编纂的一部法典——《唐律疏议》,其中包含了详细的法律条文和案例分析。它以“律”为基础,“令”为补充,并结合了“格”(即皇帝颁布的诏令)与“式”(即政府机构发布的办事细则)。这套体系较为系统地规定了封建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刑罚制度以及具体操作流程,是中国古代法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使用《律令格式》这个词语造句的例子:

  1. 为了深入了解唐代法制,《律令格式》无疑是重要的参考资料之一。
  2. 司法人员在处理古代案件时,可以参考《律令格式》,以便了解历史时期的法律精神和具体执行方式。
  3. 在中国古代的官僚体系中,《律令格式》不仅是官员们的行为准则,也是评判是非的重要依据。
  4. 研究《律令格式》有助于我们从侧面理解唐代社会结构及文化特征。
  5. 由于其系统性和权威性,许多学者认为《律令格式》对于研究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请注意,《律令格式》具体指的是《唐律疏议》,在其他历史时期可能存在类似的法律文件或称谓。

分词解释

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2 约束:~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5 姓。

líng,lǐng,lìng

1 〔~狐〕a.古地名,在今山西省临猗县一带;b.复姓。

1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子纸。方~儿布。2 法式,标准:~局。~律。~式。~言。合~。资~。3 表现出来的品质:~调。风~。人~。国~。性~。4 阻碍,隔阂:~~不入。5 击,打:~斗。~杀。6 推究:~致。7 树的长枝。8 至,来:~于上下。9 感通:~于皇天。10 变革,纠正:~非。11 某些语言中的语法范畴。

shì

1 物体外形的样子:~样。样~。2 特定的规格:格~。程~。3 典礼,有特定内容的仪式:开幕~。阅兵~。4 自然科学中表明某些关系或规律的一组符号:分子~。算~。公~。5 一种语法范畴,表示说话者对所说事情的主观态度:叙述~。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