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诗的拼音、解释、组词
律诗的简介:
lǜ shī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初期。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五言、七言两体较常见,简称五律、七律。偶有六言体,简称六律。每首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
诗体名。近体诗的一种。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代初期。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双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平声。五言、七言两体较常见,简称五律、七律。偶有六言体,简称六律。每首十句以上的,称为排律。
- AI解释
《律诗》是古代中国诗歌的一种形式,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其特点是诗句结构严整、平仄和谐、用韵严格。律诗通常分为四联八句,其中首联(第一联)和颔联(第二联)必须对仗,而颈联(第三联)有时也采用对仗方式。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的分别称为五言律诗与七言律诗。
详细解释
- 结构:律诗一般由四联组成,分别是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
- 平仄:诗句中的每个音节都要按照特定的规则安排平声或仄声。五言律诗中五个字分别属于一个音节;七言律诗中七个字分为四个音节(第三个字通常用作对仗)。
- 押韵:除了首句,其余各联都必须押韵。七言律诗首句可押亦可不押,五言律诗则一定需要押韵。
- 对仗:颔联和颈联的句子间要求结构相同或相似、词性相对且意义相关的语言形式。
造句示例
-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五言)
- 山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七言)
-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五言)
-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七言)
-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七言)
这些句子展示了律诗在语言和意象上的精妙结合。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竹杖芒鞋轻胜马”实际上是苏轼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中的两句,但它也是符合律诗规范的一句佳作。
分词解释
律
lǜ
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2 约束:~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5 姓。
诗
shī
1 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歌。~话(❶评论诗人、诗歌、诗派以及记录诗人议论、行事的著作;❷古代说唱艺术的一种)。~集。~剧。~篇。~人。~章。~史。吟~。2 中国古书名,《诗经》的简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