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学的拼音、解释、组词
律学的简介:
lǜ xué
1.古代传授法律知识的学校。晋始置律学博士,转相教授。后秦姚兴设律学于长安,召各郡县散吏入学,成绩优良者选任郡县狱吏。隋律学隶大理寺,唐宋律学隶国子监。 2.法律学科。
1.古代传授法律知识的学校。晋始置律学博士,转相教授。后秦姚兴设律学于长安,召各郡县散吏入学,成绩优良者选任郡县狱吏。隋律学隶大理寺,唐宋律学隶国子监。 2.法律学科。
- AI解释
《律学》的详细解释
律学,又称“乐律学”或“音律学”,是古代中国研究音乐中音阶、音高以及与之相关的理论学问的一个分支。它不仅探讨了声音的物理性质和数学关系,还涉及到了音乐创作、乐器制作等多个方面。在历史上,《律学》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因为它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与国家礼制、哲学思想紧密相连的文化现象。
《律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发展至汉代形成了比较完善的理论体系,并且一直延续到了明清乃至近现代。其主要内容包括:十二平均律(后来的三分损益法)、五声调式(宫、商、角、徵、羽)的研究以及乐器制作等方面。
在古代,《律学》不仅仅局限于音乐家和乐师们的探索,它还是官职之一,比如唐代设置“太常寺”负责管理乐律事务。通过《律学》,国家可以维持社会稳定和谐,并且通过对音乐的规范来体现其治国理念和社会价值观。
5个造句
- 古代中国非常重视《律学》,将其视为一种表达国家礼仪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方式。
- 在唐朝,政府设有专门的机构管理乐律事务,其中包含着深刻的《律学》理论。
- 研究古人的《律学》,不仅可以理解古代音乐文化的发展历程,还能领略其背后蕴含的思想精华。
- 他对于《律学》有着深厚的兴趣,经常研究古籍,探索其中的奥秘。
- 通过学习《律学》,我们可以更好地欣赏中国传统音乐作品的独特魅力。
分词解释
律
lǜ
1 法则,规章:纪~。法~。定~。规~。清规戒~。~师。2 约束:~己。3 中国古代审定乐音高低的标准,把声音分为六律(阳律)和六品(阴律)。合称“十二律”:~吕(古代用竹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后来“律吕”作为音律的统称)。4 旧诗的一种体裁:~诗。5 姓。
学
xué
1 效法,钻研知识,获得知识,读书:~生。~徒。~习。~业。~友。~者。~阀。~制。~历。~步邯郸(讥讽人只知模仿,不善于学而无成就,亦作“邯郸学步”)。2 传授知识的地方:~校(简称“学”或“校”)。~院。~府。中~。大~。上~。3 掌握的知识:~问(简称“学”)。~术(一切学问的总称)。~位。~士(➊学位名,大学毕业生;➋古代官名)。才~。治~。~识。博~多才。4 分门别类的有系统的知识:~说。哲~。数~。小~(➊古代指文学、音韵、训诂学;➋现指初等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