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的组词
吐常见的组词有:吐饭成蜂,吐血,吐花,吐茵,吐沥,吐爓,吐逆,吐泻,吐火罗语,吐溜,吐舌,吐耀,吐穗,吐鹘,吐纳,吐铁,吐白,吐蚊鸟,吐欵,吐属,吐口,吐款,吐绽,吐骂,吐焰,吐下,吐红,吐贺,吐握,吐音
词语 | 解释 |
---|---|
吐饭成蜂 | 吐饭成蜂 tǔ/tù fàn chéng fēng1.古代一种幻术。吴淑《事类赋.蜂赋》注引《葛仙公别传》:"仙公与客对食,客曰:'当请先生作一奇戏。'食未竟,仙公即吐口中饭,尽成飞蜂满屋,或集客身,莫不震肃,但皆不螫。良久,仙公乃张口,蜂飞入口,悉复成饭。" |
吐血 | 吐血 tǔ/tù xuè/xiě1.内脏出血从口中吐出。 |
吐花 | 吐花 tǔ/tù huā1.亦作"吐华"。 2.开花。 3.放射光华。 |
吐茵 | 吐茵 tǔ/tù yīn1.见"吐车茵"。 |
吐沥 | 吐沥 tǔ/tù lì1.犹倾诉。 |
吐爓 | 吐爓 tǔ/tù yàn/xún1.见"吐焰"。 |
吐逆 | 吐逆 tǔ/tù nì1.谓呕吐而气逆。 |
吐泻 | 吐泻 tǔ/tù xiè1.呕吐与腹泻。 |
吐火罗语 | 吐火罗语 tǔ/tù huǒ luó yǔ/yù1.二十世纪初在我国新疆发现的用中亚婆罗米斜体字母书写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属印欧语系西部语群。有两种方言。初发现时定名为吐火罗语,后来逐渐有人提出异议,遂将吐鲁番﹑焉耆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焉耆语,而将库车一带残卷所代表的方言定名为龟兹语。但也有学者主张仍保留吐火罗语这个名称,将前者称为吐火罗语A或东吐火罗语,将后者称为吐火罗语B或西吐火罗语。1975年又发现了长达88页的焉耆语残卷《弥勒会见记》剧本,虽仍不全,但是迄今国内发现的最长的一部该语言的文献。 |
吐溜 | 吐溜 tǔ/tù liū/liù1.涌出水流。 |
吐舌 | 吐舌 tǔ/tù shé1.伸出舌头。由内热而引起的一种病状。 2.惊奇貌;惊恐貌。 3.谓发言。 |
吐耀 | 吐耀 tǔ/tù yào1.见"吐曜"。 |
吐穗 | 吐穗 tǔ/tù suì1.谓谷物长出穗儿。 2.喻指露出穗状之物。 |
吐鹘 | 吐鹘 tǔ/tù gǔ/hú1.金人的束带。用金玉或犀象骨角等制成。 |
吐纳 | 吐纳 tǔ/tù nà1.吐故纳新。道家养生之术。 2.泛指呼吸。 3.犹吞吐。吐出与吞进。 4.比喻贸易,买卖。 5.言谈;谈吐。 6.指发声。 |
吐铁 | 吐铁 tǔ/tù tiě1.贝名。也叫土铁,俗称泥螺。壳卵圆形,体肥,略带黄色。生活于浅海泥滩上,我国沿海各地均产,肉可供食用。 |
吐白 | 吐白 tǔ/tù bái1.呈露白色。 2.陈说,宣告。 |
吐蚊鸟 | 吐蚊鸟 tǔ/tù wén niǎo/diǎo1.水鸟名。又名蚊母鸟。 |
吐欵 | 吐欵 tǔ/tù kuǎn1.见"吐款"。 |
吐属 | 吐属 tǔ/tù shǔ/zhǔ1.作文;谈吐。 |
吐口 | 吐口 tǔ/tù kǒu1.从口里吐出。 2.开口说话。多用于表示同意﹑提出要求等。 |
吐款 | 吐款 tǔ/tù kuǎn1.亦作"吐欵"。 2.吐露真情。 |
吐绽 | 吐绽 tǔ/tù zhàn1.犹裂开。 |
吐骂 | 吐骂 tǔ/tù mà1.唾骂。 |
吐焰 | 吐焰 tǔ/tù yàn1.亦作"吐爓"。亦作"吐焰"。 2.吐出火焰;发出光焰。 |
吐下 | 吐下 tǔ/tù xià1.呕吐下泻。 |
吐红 | 吐红 tǔ/tù hóng/gōng1.吐血。 |
吐贺 | 吐贺 tǔ/tù hè1.我国古代少数民族柔然族的姓。北魏有吐贺真,见《魏书.蠕蠕传》。 |
吐握 | 吐握 tǔ/tù wò即“吐哺握发”:岂不以有周公之风,躬吐握之事。 |
吐音 | 吐音 tǔ/tù yīn1.谓发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