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省的拼音、解释、组词

台省的简介:

tái/tāi shěng/xǐng
1.汉的尚书台﹐三国魏的中书省﹐都是代表皇帝发布政令的中枢机关。后因以"台省"指政府的中央机构。南北朝以来﹐虽然尚书台已多改称尚书省﹐并逐渐形成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权的制度﹐但"台省"之称仍沿用不变。 2.唐代有时亦将三和公御史台合称为"台省"。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汉时尚书的称呼。

2. 唐时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总称。

3. 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前的简称。

1. 汉时尚书的称呼。

2. 唐时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的总称。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使子厚在台省时,自持其身已能如司马刺史时,亦自不斥。」

3. 台湾省政府功能业务与组织调整前的缩称。参见「台湾省」条。

《台省》这个词在古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朝廷中的中央官署,特别是指尚书省、御史台这两个重要机构。其中,“台”常用来泛指监察机关或监察官员;“省”则是指主要负责行政事务的中央部门。因此,在更广泛的意义上,"台省"也可以用来代指整个中央政府机关或高级文官。

以下是五个包含《台省》词组的造句:

  1. 唐朝时期,许多士子都渴望步入台省,成为朝廷重臣。
  2. 这些年下来,李大人在台省任职多年,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经验。
  3. 他在台省担任重要职务期间,曾多次提出改革建议,深受皇帝赏识。
  4. 王维年轻时就有志于仕途,梦想有朝一日能入台省一展宏图。
  5. 按照古代惯例,新科进士往往先被授予台省中的某一职缺。

需要注意的是,《台省》并非一个现代汉语词汇,而是基于古代文献和语境的一种说法,在日常口语中并不常见。以上句子是根据传统用法进行的创作,以帮助理解“台省”这一概念在古代文官体系中的重要性与含义。

分词解释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

shěng,xǐng

1 地方行政区域:~份。~会。2 节约,不费:~钱。~事。~吃俭用。3 简易,减免:~略。~称。~写。4 中国古官署名:中书~(①魏晋开始设置,总管国家政务,历代有所沿革,唐初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共管政事;②元代“中书省”兼管“尚书省”的职权,权更重,成为中央最高的官署,称地方最高行政官署为“行中书省”,简称“省”,是现在“省”的来历)。尚书~。门下~。秘书~。5 古代称王宫禁地:~中。~闼(禁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