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的组词

宣常见的组词有:宣称,宣臻,宣章,宣烈,宣头,宣吐,宣腾,宣明王,宣差,宣牌,宣于,宣父,宣言,宣慰司,宣散,宣答,宣卷,宣尼,宣请,宣谕,宣振,宣统帝,宣告,宣取,宣助,宣徽,宣敕,宣示,宣尉司,宣传队

词语 解释
宣称 xuān chēng/chèn/chèng1.公开表示。
宣臻 xuān zhēn1.谓遍及。
宣章 xuān zhāng1.昭明,显彰。
宣烈 xuān liè1.南朝宋舞名。
宣头 xuān tóu/tou1.晩唐枢密使自禁中受诏,出付中书省,称为"宣"。至五代后唐时,不由中书省,直接发至枢密院者亦称为"宣",小事则发"头子",又称"宣头"。见宋沈括《梦溪笔谈.故事一》。南唐李中《碧云集》中有《己未岁冬捧宣头离下蔡》﹑《捧宣头许归侍养》等诗题。
宣吐 xuān tǔ/tù1.宣读,当众朗读。
宣腾 xuān téng1.宣示传达。 2.北方方言。犹膨胀。
明王 宣明王 xuān míng wáng1.宋代对陶唐氏之火正阏伯的封号。传说其为高辛氏子,居商丘,奉祀大火之星,后世祭大火,因以其为配。
宣差 xuān chà/chā/chāi/cī1.帝王派遣的使者。 2.供传唤役使的差人。
宣牌 xuān pái1.宋代,诸王﹑节度﹑观察使﹑州府﹑军﹑监﹑县印,皆有铜牌,谓之"宣牌"。由朝廷授给,以证明官职身份。元代略同。 2.即檄牌。宋代用于速递文书,以为凭证。
宣于 xuān yú1.复姓。十六国时汉国刘渊有太史令宣于修之。见《晋书.刘元海载记》。
宣父 xuān fù/fǔ1.旧时对孔子的尊称。
宣言 xuān yán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为了说明自己的政治纲领或对某重大问题表明自己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公开发表的文件。由两个以上国家、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共同发表的称“联合宣言”或“共同宣言”。有些宣言是以某一会议名义发表,如“德黑兰宣言”等。
慰司 宣慰司 xuān wèi sī1.元置宣慰使司,管理军民事务,分道掌管郡县,为行省和郡县间的承转机关。明清时不设于内地,而独存于土司。参阅《文献通考》卷六十﹑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
宣散 xuān sàn/sǎn1.宽舒而松弛。
宣答 xuān dá/dā1.群臣奉表庆贺或朝见皇帝,皇帝使近臣答以制词,称为"宣答"。
宣卷 xuān juàn/juǎn1.元﹑明﹑清时,僧徒讲唱宝卷,称为宣卷。 2.指由宝卷发展而来,至清代形成的一种曲艺形式。原来专唱佛教故事,后来渐以演民间传说故事为主。
宣尼 xuān ní1.汉平帝元始元年追谥孔子为褒成宣尼公,后因称孔子为宣尼。见《汉书.平帝纪》。
宣请 xuān qǐng1.下诏召请。
宣谕 xuān yù1.宣布命令;晓谕。
宣振 xuān zhèn1.宣扬和振作。
统帝 宣统帝 xuān tǒng dì即“溥仪”。
宣告 xuān gào1.宣布;告知。
宣取 xuān qǔ1.皇帝下旨索取某物。 2.犹宣召。
宣助 xuān zhù/chú1.宣扬佑助。
宣徽 xuān huī1.宣徽院的简称。
宣敕 xuān chì1.见"宣勑"。
宣示 xuān shì1.显示;展示。 2.宣布;公布。 3.宣扬。 4.晓谕;揭明。
尉司 宣尉司 xuān wèi/yù sī1.即宣慰司。亦借称宣慰使。
传队 宣传队 xuān chuán/zhuàn duì/zhuī1.通过演讲﹑图画展览或表演文艺节目等形式,向群众作宣传的小型团体。一般是为配合某种任务而临时组成的。

宣的二字词语

广

宣的三字词语

明王 慰司 统帝 尉司 传队 和体 德郎 传弹 政门 和殿 抚使

宣的四字成语

和遗事 之使言 威耀武

其他字的组词

卍组词 色组词 容组词 筋组词 蜓组词 椿组词 摔组词 蠰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