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的组词
宣常见的组词有:宣畅,宣押,宣诏,宣备,宣达,宣化承流,宣游,宣臻,宣言,宣招,宣辑,宣情,宣抚,宣取,宣和殿,宣通,宣泄,宣节,宣传,宣杭铁路,宣畼,宣于,宣明,宣差,宣政院,宣付,宣旬,宣说,宣判,宣称
| 词语 | 解释 |
|---|---|
| 宣畅 | 宣畅 xuān chàng1.宣扬;传布。 2.舒散;抒发。 3.流畅。 |
| 宣押 | 宣押 xuān yā1.指宣布朝廷签署的文告。凡公文需书押,因称。 |
| 宣诏 | 宣诏 xuān zhào1.宣读诏书;下达诏命。 2.谓帝王召见。诏,召。 3.指诏命。 |
| 宣备 | 宣备 xuān bèi1.尽备;完备。古人书信末尾常用"不宣备",犹云不一一细说。 |
| 宣达 | 宣达 xuān dá1.谓传达旨意。 2.表达。 3.疏通,通畅。 |
| 宣化承流 | 宣化承流 xuān huà chéng liú宣布恩德,承受风教。指官员奉君命教化百姓。 |
| 宣游 | 宣游 xuān yóu1.遍游,周游。 |
| 宣臻 | 宣臻 xuān zhēn1.谓遍及。 |
| 宣言 | 宣言 xuān yán国家、政府、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为了说明自己的政治纲领或对某重大问题表明自己基本立场和态度而公开发表的文件。由两个以上国家、政党、团体或其领导人共同发表的称“联合宣言”或“共同宣言”。有些宣言是以某一会议名义发表,如“德黑兰宣言”等。 |
| 宣招 | 宣招 xuān zhāo1.谓帝王下令招纳。 |
| 宣辑 | 宣辑 xuān jí1.谓招安。 |
| 宣情 | 宣情 xuān qíng1.发抒情感。 |
| 宣抚 | 宣抚 xuān fǔ1.朝廷派遣大臣赴某一地区传达皇帝命令并安抚军民﹑处置事宜,称为"宣抚"。 |
| 宣取 | 宣取 xuān qǔ1.皇帝下旨索取某物。 2.犹宣召。 |
| 宣和殿 | 宣和殿 xuān hé/hè/huó/huò/hú diàn1.宋宫殿名。 |
| 宣通 | 宣通 xuān tōng/tòng1.明白通达。 2.谓广泛传播。 3.疏通;畅通。 |
| 宣泄 | 宣泄 xuān xiè/yì1.泄露;泄漏。 2.犹言舒散。 3.排放,泄出。 |
| 宣节 | 宣节 xuān jié1.谓宣泄与停蓄。 |
| 宣传 | 宣传 xuān chuán/zhuàn①告诉传达:宣传军事,指授诸将。②向群众说明讲解:宣传党的政策|宣传队员。 |
| 宣杭铁路 | 宣杭铁路 xuān háng tiě lù从安徽宣州到浙江杭州。长226千米。其中湖州至杭州段与杭长铁路(杭州至长兴段)并轨。1991年通车。是连接皖、浙两省的铁路干线。 |
| 宣畼 | 宣畼 xuān chàng1.同"宣畅"。 |
| 宣于 | 宣于 xuān yú1.复姓。十六国时汉国刘渊有太史令宣于修之。见《晋书.刘元海载记》。 |
| 宣明 | 宣明 xuān míng1.公开表明,毫无隐瞒。 2.显明,毫无遮蔽。 3.谓使显明。 4.宣扬,显扬。 5.宫殿名。西汉时宣明殿在长安未央宫东,见《三辅黄图》卷三。东汉时洛阳亦建有宣明殿。 6.里名。 |
| 宣差 | 宣差 xuān chà/chā/chāi/cī1.帝王派遣的使者。 2.供传唤役使的差人。 |
| 宣政院 | 宣政院 xuān zhèng yuàn元代官署名。掌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政的机关。1264年始设,初名总制院,后更名为宣政院。长官为宣政使,由帝师担任,下属各官及所辖地区各级官吏,僧俗都可充任,掌军事民政。 |
| 宣付 | 宣付 xuān fù1.宋元以来谓皇帝的诏令交付外廷官署办理。 2.明令交付。 |
| 宣旬 | 宣旬 xuān xún1.巡抚各地,宣扬德教。语出《诗.大雅.江汉》:"王命召虎,来旬来宣。"毛传:"旬,徧也。" |
| 宣说 | 宣说 xuān shuō/shuì/yuè1.犹宣讲。 |
| 宣判 | 宣判 xuān pàn“宣告判决”的简称。法院向当事人、其他诉讼参与人和旁听群众宣告对案件的判决。我国法律规定,宣判一律公开进行;即使是不公开审理的案件,也公开宣判。 |
| 宣称 | 宣称 xuān chēng/chèn/chèng1.公开表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