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的拼音、解释、组词
台风的简介:
tái/tāi fēng
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发源于南北纬5°~20°的热带高温洋面上空。在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天气。台风深入内陆后,风力变弱,带来的丰沛雨水有助于缓解干旱地区的旱象。
发生在热带海洋上空,中心附近平均最大风力达12级以上的热带气旋。发源于南北纬5°~20°的热带高温洋面上空。在北半球呈反时针方向旋转,在南半球作顺时针方向旋转。是一种破坏性极大的天气。台风深入内陆后,风力变弱,带来的丰沛雨水有助于缓解干旱地区的旱象。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发生在西太平洋上由强烈热带性低气压或热带气旋所引起的暴风,其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时即为台风。台风依其强度分为三级。中心最大风速每秒17. 2至32. 6公尺者,称为「轻度台风」;每秒32. 7至50. 9公尺者,称为「中度台风」;每秒51公尺以上者,称为「强烈台风」。【例】事先做好防台准备,才能将台风带来的灾害减至最低。
1. 发生在西太平洋上由强烈热带性低气压或热带气旋所引起的暴风,其强度达到一定标准时即为台风。与西印度群岛和墨西哥湾的飓风,同属热带风暴。我国中央气象局将台风分为三级:每秒十七点二至三十二点六公尺者,称为「轻度台风」;每秒三十二点七至五十点九公尺者,称为「中度台风」;每秒五十一公尺以上者,称为「强烈台风」。
《台风》作为一个名词,是指热带气旋的一种。在气象学上,它特指一种强烈发展的热带低压系统,具有强烈的旋转,并且其近中心的最大风速达到或超过12级(即每秒32.7米以上)。由于其规模巨大、能量惊人,因此能够带来极大的破坏力,如强风、暴雨以及巨浪等。台风常发生在热带和副热带海域上,尤其是在夏季至初秋这段时间。
详细解释
- 形成条件:通常需要温暖的海水(温度一般超过26.5℃)、低层大气要具有一定的湿度,同时要有足够大的初始扰动。
- 结构特征:台风内部存在一个强大的低压中心,外围是多个风暴眼墙。中心附近的最大风速可达到每秒30米以上,有时甚至可以形成“超级台风”级别的强风,最大持续风力可达16级以上(即每秒50.9米)。
- 影响:对海上航行、沿海地区居民生活以及农业都会带来巨大威胁。此外,因降雨量大可能引发洪水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造句
- 台风“利奇马”带来的强风暴雨导致了多处房屋受损。
- 在台风来临之前,渔民被要求尽快将船只转移到安全地带。
- 科学家正在研究如何更准确地预测台风路径,以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 我国沿海地区每年都会经历几次台风的侵袭,需要做好防灾准备。
- 台风过后,清理工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分词解释
台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
风
fēng,fěng
1 空气流动的现象。气象学特指空气在水平方向的流动:~向。~速。~级。~险。~波(喻纠纷或乱子)。~雨如磐(a.指风雨不断,天色黑暗,给人以重压的感觉;b.喻社会黑暗或境地艰难)。~花雪月(喻堆砌词藻,内容贫乏的的诗文)。2 像风那样迅速、普遍的:~潮。~靡一时。~驰电掣。3 社会上长期形成的礼节、习俗:~气。~习。~物(某地特有的景物)。~尚(在一定时期中社会上流行的风气和习惯)。4 消息,传闻:~传(chuán )(传闻)。闻~而动。5 表现在外的景象、态度、举止:~景。~度。~格(a.气度,作风;b.文艺作品表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骨(a.刚强的气概;b.诗文书画雄健有力的风格)。~致。~采(a.人美好的礼仪举止,亦作“丰采”;b.文采;c.旧时指某些官吏的刚正风格)。~骚(a.指举止轻佻,如“卖弄~~”,一般指妇女;b.中国的《诗经》和《楚辞》的并称)。6 指民歌、歌谣:国~(《诗经》中古代十五国的民歌)。采~。7 中医学指某些疾病:~瘫。~湿。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