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笠的拼音、解释、组词

台笠的简介:

tái/tāi lì
1.指蓑衣和笠帽。

  • AI解释

词语“台笠”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它主要出现在一些方言或古文中。通常,“台笠”的意思是指一种用于遮挡阳光或者雨水的帽子,类似我们熟知的斗笠或是草帽的一种变体,在某些地区可能特指用于特定场合或活动的帽子。

由于这种词汇较为少见且使用场景有限,下面提供几个基于“台笠”概念创造的句子来帮助理解其含义:

  1. 在江南水乡的小贩们头顶戴着圆润如盘的台笠,卖着自家种植的青菜和新鲜的鱼虾。
  2. 台笠不仅是夏天遮阳的好工具,在一些传统节日或是民俗活动中,它也是重要的服饰配件之一。
  3. 虽然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见到这种传统的台笠了,但许多地方的传统手工艺人依然保留并传承着这项制作技艺。
  4. 在一场以复古为主题的市集上,人们可以看见穿着古装的游客头上戴着各式各样的台笠,仿佛穿越回了几百年前。
  5. 老一辈的人常常回忆起过去夏天乘凉时,父亲或是祖父为他们摘下台笠遮挡阳光的情景。

请注意,“台笠”一词并不广为人知,上述造句中的描述是基于其可能的意义进行的虚构创造。在实际使用中,您可能会遇到“斗笠”或者“草帽”等更为常用的词汇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分词解释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