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衔的拼音、解释、组词

台衔的简介:

tái/tāi xián
1.对他人姓名与官衔的敬称。亦泛指姓名与官衔。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对他人名衔的敬称。

《台衔》的详细解释

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明清时期以及更早的历史记载中,“台衔”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官职名号或职称。通常来说:

  • “台”,指的是中央政府的某个机关,如“都察院”、“刑部”等。
  • “衔”,则是表示官位或者品级的意思。

因此,“台衔”一般是指某人在特定中央机关中担任的职务和职位。这种称谓往往反映出其在该机构中的职责、权力及其社会地位。有时它也可能被作为某种荣誉性头衔使用,具体意义和职能会根据历史时期及实际文件而有所不同。

造句

  1. 明朝的张居正曾经担任过“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这个官职就是典型的台衔。
  2. 清代有位官员被称为“刑部尚书”,这也是他所承担的一个重要台衔之一,显示了他在司法系统中的高层地位。
  3. 这些年老的文人在谈论起往昔荣耀时,常常会提到自己曾经担任过的那个“翰林院编修”的台衔。
  4. 由于其在朝中任职期间表现出色,他被授予了一个重要的台衔——“吏部左侍郎”。
  5. 在科举考试取得功名后,王家的大公子得到了一个荣耀的台衔:“礼部右侍郎”,成为家族荣誉的一部分。

请注意,在实际历史文献及资料中的用法可能更为复杂和多样。上述例子旨在说明“台衔”的一般概念及其在古代文人或官员中的重要性与象征意义。

分词解释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

xián

1 马嚼子。2 用嘴含,用嘴叼:~枚。燕子~泥。3 含在心里:~恨。~冤。~恤(含哀,怀着忧伤)。~戢(敛藏于心,表示衷心感激)。4 接受,奉:~命。5 指前后相接:~接。6 职务和级别的名号:学~。军~。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