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的组词
昆常见的组词有:昆阳之战,昆剑,昆吾锋,昆从,昆阍,昆明池,昆虫,昆明灰,昆腔,昆岫,昆调,昆仑道,昆仑山,昆灵之池,昆台,昆友,昆府,昆仑失火,玉石俱焚,昆鸡,昆玉,昆华,昆仑子,昆仑县圃,昆孙,昆仑之球琳,昆弥,昆剧,昆后,昆娣,昆仑觞
词语 | 解释 |
---|---|
昆阳之战 | 昆阳之战 kūn yáng zhī zhàn中国历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公元23年,王莽派王寻等率军四十二万围攻昆阳(今河南叶县)绿林起义军,王凤等率起义军八九千人抵抗,并派刘秀等突围求援。各地起义军进援昆阳,刘秀率三千精兵突击敌军中坚,杀死王寻,在城内守军与外围援军夹击下,王莽主力被歼。 |
昆剑 | 昆剑 kūn jiàn1.用昆吾石冶炼成铁制作的剑。 |
昆吾锋 | 昆吾锋 kūn wú/yù fēng1.昆吾剑的锋刃。喻特出人物。 |
昆从 | 昆从 kūn cóng/zòng1.泛指兄弟子侄。 |
昆阍 | 昆阍 kūn hūn1.传说古时七圣之一。 |
昆明池 | 昆明池 kūn míng chí1.湖沼名。汉武帝元狩三年于长安西南郊所凿,以习水战。池周围四十里,广三百三十二顷。宋以后湮没。《汉书.武帝纪》:"﹝元狩三年春﹞发谪吏穿昆明池。"颜师古注引臣瓒曰:"《西南夷传》有越嶲﹑昆明国,有滇池,方三百里。汉使求身毒国,而为昆明所闭。今欲伐之,故作昆明池象之,以习水战,在长安西南,周回四十里。"后亦以泛指帝京附近的湖沼。 2.湖沼名。即今云南省滇池。 3.湖沼名。指北京市颐和园中的昆明湖。 |
昆虫 | 昆虫 kūn chóng节肢动物的一纲,身体分头、胸、腹三部。头部有触角、眼、口器等。胸部有足三对,翅膀两对或一对,也有没翅膀的。腹部有节,两侧有气孔,是呼吸器官。多数昆虫都经过卵、幼虫、蛹、成虫等发育阶段。如蜜蜂、蚊、蝇、跳蚤、蝗虫、蚜虫等。 |
昆明灰 | 昆明灰 kūn míng huī1.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战乱。 |
昆腔 | 昆腔 kūn qiāng戏曲声腔之一,元代在江苏昆山产生。明代至清中叶以前非常流行,对许多剧种的形成和发展都有影响。也叫昆曲、昆山腔。 |
昆岫 | 昆岫 kūn xiù1.指昆仑山。借指仙山。 |
昆调 | 昆调 kūn tiáo/diào1.亦称"昆山调"。即昆腔。 2.指西昆体。 |
昆仑道 | 昆仑道 kūn lún dào1.指汉时汶上明堂的通道。 |
昆仑山 | 昆仑山 kūn lún shān1.亦作“崑崙山”。中国西部山系的主干,西起帕米尔高原,经新疆西藏之间,通过青海西南到四川西北部,长2500公里,7千米以上高峰有多座。 |
昆灵之池 | 昆灵之池 kūn líng zhī chí1.即昆明池。 |
昆台 | 昆台 kūn tái/tāi1.相传昆仑山顶有金台五所,玉楼十二,皆为神仙居处。因以"昆台"﹑"昆府"代指神仙所居之地。 |
昆友 | 昆友 kūn yǒu1.兄弟和朋友。 |
昆府 | 昆府 kūn fǔ1.指神仙所居之地。 |
昆仑失火,玉石俱焚 | 昆仑失火,玉石俱焚 kūn lún shī huǒ,yù shí jù fén昆仑山失火,将玉和石头一起烧掉。比喻不分好坏,同归于尽。 |
昆鸡 | 昆鸡 kūn jī1.鸟名。 |
昆玉 | 昆玉 kūn yù敬称他人兄弟:久闻贤昆玉侠义之名,今日幸会,还请多多赐教。 |
昆华 | 昆华 kūn huá/huà/huā1.昆仑山和华山的并称。 |
昆仑子 | 昆仑子 kūn lún zǐ1.刻如人形的器玩。 |
昆仑县圃 | 昆仑县圃 kūn lún xiàn/xuán pǔ1.见"昆圃"。 |
昆孙 | 昆孙 kūn sūn/xùn1.兄之孙。 2.远孙的统称。 |
昆仑之球琳 | 昆仑之球琳 kūn lún zhī qiú lín球琳:美玉。昆仑山上的美玉。比喻极为珍贵的物品。 |
昆弥 | 昆弥 kūn mí/mǐ1.亦作"昆莫"。 2.汉时乌孙王的名号,犹匈奴之单于。自汉宣帝甘露元年起,乌孙有大小二昆弥,均受汉王朝册封。 |
昆剧 | 昆剧 kūn jù也称“昆曲”、“昆腔”。戏曲剧种。起源于元末明初流行于昆山(今属江苏)一带的昆山腔。明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改革,成为一种婉转、柔和的新腔,称“水磨调”,逐渐成为流行于全国的剧种,并派生出北昆、湘昆、川昆等许多支派,形成昆腔这一声腔系统,在戏剧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对中国许多剧种有过深远影响。 |
昆后 | 昆后 kūn hòu1.后昆,后代子孙。 |
昆娣 | 昆娣 kūn dì1.姊妹。 |
昆仑觞 | 昆仑觞 kūn lún shāng1.酒名。北魏时以河源水所酿的一种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