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的组词

昆常见的组词有:昆明灰,昆府,昆仑竹,昆玉,昆火,昆季,昆媦,昆陵,昆阆,昆邓,昆莫,昆阍,昆弟之好,昆河铁路,昆曲(-qǔ),昆炎,昆味,昆岳,昆山之下,以玉抵鸟,昆圃,昆华,昆仑使者,昆仑山脉,昆弥,昆友,昆剧,昆仑墟,昆墟,昆山曲,昆仑县圃

词语 解释
明灰 昆明灰 kūn míng huī1.劫火的馀灰。后以指战乱。
昆府 kūn fǔ1.指神仙所居之地。
仑竹 昆仑竹 kūn lún zhú1.昆仑山所产之竹。相传黄帝取之以制律管。见《汉书.律历志上》。
昆玉 kūn yù敬称他人兄弟:久闻贤昆玉侠义之名,今日幸会,还请多多赐教。
昆火 kūn huǒ1.昆仑山之火。借指烈火。语本《书.胤征》:"火炎昆冈,玉石俱焚。"
昆季 kūn jì〈书〉兄弟(xiōngdì)。
昆媦 kūn wèi1.弟妹。
昆陵 kūn líng1.即昆仑山。古代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
昆阆 kūn làng1.指昆仑山上的阆苑,传说中神仙所居之地。
昆邓 kūn dèng1.昆仑山和邓林的并称。
昆莫 kūn mò/mù1.见"昆弥"。
昆阍 kūn hūn1.传说古时七圣之一。
弟之好 昆弟之好 kūn dì zhī hǎo昆:哥哥。像兄弟一样要好。
河铁路 昆河铁路 kūn hé tiě lù从云南昆明到河口。长464.2千米。原为滇越铁路中国境内段。
曲(-qǔ) 昆曲(-qǔ) kūn qǔ①流行于江苏南部(南昆)及北京、河北(北昆)等地的地方戏曲剧种,用昆腔演唱。也叫昆剧。 ②昆腔。
昆炎 kūn yán1.昆火。
昆味 kūn wèi1.茄子的别称。
昆岳 kūn yuè1.即昆仑山。
山之下,以玉抵鸟 昆山之下,以玉抵鸟 kūn shān zhī xià,yǐ yù dǐ niǎo昆山:昆仑山;抵:抵挡,投击。昆仑山下的人,用玉石投击鸟。形容尽管是的东西,但多了就不足为奇了。
昆圃 kūn pǔ1.《楚辞.天问》:"昆仑县圃,其居安在?"县圃,也称弦蒲﹑弦圃或玄圃,在昆仑山之上,传说为神仙所居之地。后以"昆圃"为"昆仑县圃"的省称。
昆华 kūn huá/huà/huā1.昆仑山和华山的并称。
仑使者 昆仑使者 kūn lún shǐ zhě1.神话传说中的西王母的使者。据《汉武帝内传》载,武帝居承华殿,见一青衣子,自称为西王母所使,自昆仑山来,传命帝服清斋,绝人事,以待西王母来相会晤。
仑山脉 昆仑山脉 kūn lún shān mài亚洲著名山脉。西起帕米尔高原,横贯西藏和新疆间,向东延入青海境内。主要支脉有阿尼玛卿山、可可西西山、巴颜喀拉山等。海拔5000~7000米,主峰木孜塔格山(7723米),在新藏边境。其他高峰有公格尔山(7719米)、慕士塔格山(7546米)等。雪峰连绵。西段为中国最大的冰川区。
昆弥 kūn mí/mǐ1.亦作"昆莫"。 2.汉时乌孙王的名号,犹匈奴之单于。自汉宣帝甘露元年起,乌孙有大小二昆弥,均受汉王朝册封。
昆友 kūn yǒu1.兄弟和朋友。
昆剧 kūn jù也称“昆曲”、“昆腔”。戏曲剧种。起源于元末明初流行于昆山(今属江苏)一带的昆山腔。明嘉靖年间,经魏良辅改革,成为一种婉转、柔和的新腔,称“水磨调”,逐渐成为流行于全国的剧种,并派生出北昆、湘昆、川昆等许多支派,形成昆腔这一声腔系统,在戏剧文学、表演艺术、舞台美术等方面,对中国许多剧种有过深远影响。
仑墟 昆仑墟 kūn lún xū1.昆仑山的基部。亦指昆仑山。 2.指方丈山。
昆墟 kūn xū1.见"昆仑墟"。
山曲 昆山曲 kūn shān qū/qǔ1.见"昆曲"。
仑县圃 昆仑县圃 kūn lún xiàn/xuán pǔ1.见"昆圃"。

昆的二字词语

昆的三字词语

明灰 仑竹 仑墟 山曲 仑子 山腔 仑丘 仑儿 吾锋 仑黄 虫纲 山调 和麦 仑瓜 仑舶 明池 虫学 仑觞 仑道 明市 士兰 仑山 仑奴 侖丘 吾刀 明湖

昆的四字成语

弟之好 河铁路 仑使者 仑山脉 仑县圃 阳之战 虫激素 冈之火 明劫灰 山之玉 灵之池 山片玉

其他字的组词

及组词 以组词 厷组词 㐲组词 叧组词 玌组词 咽组词 兼组词 铆组词 惶组词 䶞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