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奴的拼音、解释、组词

昆仑奴的简介:

kūn lún nú
1.亦作"昆侖奴"。古代豪门富家以南海国人为奴,称"昆仑奴"。 2.亦省称"昆奴"。特指昆仑奴磨勒。唐裴铏《传奇.昆仑奴》有昆仑奴磨勒,负崔生逾十重垣,与红绡妓相会,并帮助出奔的故事。见《太平广记》卷一九四。后因以借指热心助人婚事者。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唐宋时在中国作奴隶的南海国人。

2. 唐代传奇小说。参见「昆仑奴传」条。

昆仑奴》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出现的一种文化符号,它并非特指某个具体的人物或物品,而是一种特定历史背景下的虚构人物类型。昆仑奴最早出现在唐宋时期的文人笔记、传奇故事和民间故事里,通常用来描绘一种身材高大、皮肤黝黑的男性形象,被认为是来自西边遥远之地(即古代对西部地区的泛称,包括现在的中亚等地区)的仆人或侍从。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昆仑”二字有着神秘而崇高的象征意义。这里的“奴”则是一个贬义词,意指被他人役使的人。因此,《昆仑奴》这一称呼并非赞美性质,而是带有某种隐含的轻视或戏谑色彩。这些角色往往具备特殊的能力或者技能,在故事中承担着重要的角色。

以下是五个使用《昆仑奴》概念造句的例子:

  1. 在唐代传奇小说里,有一位名叫“金翅鸟”的昆仑奴,他不仅身材高大健硕,还精通各种奇门遁甲之术。
  2. 王家的仆人小李虽然不是真正的昆仑奴,但他做事勤勉、忠诚可靠,深得主人信任。
  3. 昆仑奴》的故事往往充满奇幻色彩,它们通常讲述的是这些神秘的人物如何帮助主人公克服重重困难。
  4. 这出戏的主角是一位神通广大的昆仑奴,他用智慧和勇气保护了国王免受敌人的侵犯。
  5. 在民间流传的一个故事中,一位商人因为仗义疏财被一昆仑奴暗中相助,在遇到危险时化险为夷。

需要注意的是,“昆仑奴”这一概念在中国现代文学和日常语言使用中的频率已经大大降低,它主要作为历史文化的背景知识存在于古代作品的研究或古文阅读之中。

分词解释

kūn

1 子孙,后嗣:~裔(子孙后代)。后~。2 哥哥:~弟(a.兄弟;b.友好亲爱)。~仲。~季。~玉(称人兄弟的敬辞)。3 众多:~虫(虫类的统称)。4 山名(a.“昆山”,在中国上海市和江苏省;b.“昆仑山”,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处,亦作“崑崙山”)。

lún

1 条理、伦次。

1 阶级社会中受压迫、剥削、役使的没有人身自由的人:农~。~隶。~婢(男女奴仆)。~颜婢膝。~性。2 像对待奴隶那样地:~役。~使。3 使人甘受奴役地:~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