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的拼音、解释、组词
昆仑的简介:
kūn lún
1.亦作"昆侖"。 2.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3.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孔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昆仑山。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4.古代泛指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5."昆仑奴
1.亦作"昆侖"。 2.古代亦写作"昆仑"。昆仑山。在新疆西藏之间,西接帕米尔高原,东延入青海境内。势极高峻,多雪峰﹑冰川。最高峰达七七一九米。古代神话传说,昆仑山上有瑶池﹑阆苑﹑增城﹑县圃等仙境。 3.古代西方国名。《书.禹贡》:"织皮,昆侖﹑析支﹑渠﹑搜,西戎即叙。"孔传:"织皮,毛布。有此四国,在荒服之外,流沙之内。"一说此指昆仑山。孔颖达疏引郑玄曰:"衣皮之民,居此昆仑﹑析支﹑渠搜三山之野者,皆西戎也。" 4.古代泛指中印半岛南部及南洋诸岛各国或其国人。 5."昆仑奴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山脉名。参见「昆仑山脉」条。
2. 山名。参见「昆仑山」条。
3. 古代泛指中南半岛南部及南洋群岛一带的居民。为现今的马来人种。见《旧唐书.卷一九七.南蛮西南蛮传.林邑传》。
4. 称皮肤黑的人。《晋书.卷三二.后妃传下.孝武文李太后传》:「时后为宫人,在织坊中,形长而色黑,宫人皆谓之昆仑。」
5. 道家称头为「昆仑」。见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一二.上部经》。
《昆仑》一词在现代汉语中通常指的是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名山昆仑山,同时也可泛指高大的山脉或象征着崇高、神圣的地方。昆仑山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古代文献和民间故事中频繁出现,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详细解释
-
地理意义:昆仑山位于中国新疆与青海交界处,全长约2500公里,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山脉之一。
-
神话传说:在《山海经》等古代文献中,昆仑山是神灵居住的地方,被认为是天和地的连接点。它象征着神圣、崇高,常常被赋予了超凡的意义。
-
文化含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昆仑被视为宇宙中心,不仅指代实际的地貌特征,更是一种精神象征,代表着智慧、道德和理想的高度。
造句
-
古代中国的神话传说中,昆仑山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
在文学作品里,作者常常将主人公的成长道路比作攀登昆仑山的过程。
-
看过《西游记》的人,都知道唐僧师徒取经的起点之一就是前往昆仑山修行。
-
中国的很多传统工艺品都以昆仑山为题材,传递出对自然美的赞美和向往。
-
创作一部歌颂昆仑精神的作品,将激励更多人追求高尚的理想。
这些句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体现了“昆仑”这个词的文化含义以及在文学、艺术作品中的运用。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