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夷的拼音、解释、组词
昆夷的简介:
kūn yí
1.殷周时我国西北部族名。 2.泛指西北方少数民族。
1.殷周时我国西北部族名。 2.泛指西北方少数民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西戎种族的一支。分布于今陕西泾渭流域一带。《后汉书.卷八七.西羌传.序》:「及文王为西伯,西有昆夷之患,北有猃狁之难,遂攘戎狄而戍之,莫不宾服。」也称为「犬戎」。
《昆夷》一词在古代文献中出现,但其含义和用法并不十分明确。通常情况下,“昆”字常用来指代兄弟或祖先,而“夷”则是对古代东边各族的一种称呼。“昆夷”这一词语的含义和具体的使用情景需要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然而,在《史记》中,《昆夷》有时被用来泛指北方少数民族。在另一些文献中,它可能是指特定的一个部落或族群,但具体细节因史料来源和时期不同而有所差异。由于资料有限,以下仅根据推测进行详细解释:
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昆夷》一词多见于古代中国的历史记载中,主要用来描述与中原地区有一定距离的北方少数民族。
- 文化意义:“昆”在古代汉语中有“大”的意思,可能是对某个族群或者部落的尊称。而“夷”,则通常用于指代非华夏族的东方民族。
- 文献引用:具体使用《昆夷》这一词的情况需要查阅具体的古籍文献,如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以及其他相关的史料。
造句
- 古书记载,黄帝时期就与《昆夷》等部族有过交战。
- 据说,《昆夷》民族居住在北方边陲之地,以游牧为主。
- 在《诗经》中有提到“昆夷”一词,似乎是用作对某些外来文化的泛称。
- 史学家研究发现,“昆夷”这一词语在不同时期被赋予了不同的意义和使用范围。
- 传说中,《昆夷》族拥有独特的文化传统与习俗,但具体细节因年代久远而模糊不清。
请注意,由于《昆夷》一词的历史文献记录较少且较为模糊,上述解释及造句均为推测性内容,并非精确的历史记载。对于更为准确的研究和使用建议参考专业的历史文献或咨询相关领域的专家。
分词解释
昆
kūn
1 子孙,后嗣:~裔(子孙后代)。后~。2 哥哥:~弟(a.兄弟;b.友好亲爱)。~仲。~季。~玉(称人兄弟的敬辞)。3 众多:~虫(虫类的统称)。4 山名(a.“昆山”,在中国上海市和江苏省;b.“昆仑山”,在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交界处,亦作“崑崙山”)。
夷
yí
1 中国古代称东部的民族:东~。九~(古时称东夷有九种)。2 中国旧时指外国或外国的:华~杂处(chǔ ㄔㄨˇ)。3 平,平坦,平安:化险为~。4 弄平:~为平地。5 消灭:~灭。族~(诛杀犯罪者家族)。6 等辈:“诸将皆陛下故等~”。7 古代的锄类工具。8 同“ 怡 ”,喜悦。9 同“ 痍 ”,创伤。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