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的组词
邓常见的组词有:邓艾吃,邓中夏(1894-1933),邓禹(2-58),邓邓呆呆,邓虏沦敦,邓惠,邓萧,邓通钱,邓通,邓颖超(1904-1992),邓友梅(1931- ),邓师,邓世昌(1849-1894),邓邓浑浑,邓石如(1743-1805),邓沙,邓散木(1898-1963),邓攸无子,邓稼先(1924-1986),邓氏铜山,邓亚萍(1974- ),邓小平理论,邓橘,邓演达(1895-1931),邓攸忧,邓廷桢(1776-1846),邓缌,邓尉,邓家无子,邓家铜山
词语 | 解释 |
---|---|
邓艾吃 | 邓艾吃 dèng ài/yì chī1.《三国志.魏志.邓艾传》:"﹝邓艾﹞为都尉学士,以口吃,不得作干佐。"后即以"邓艾吃"谓人口吃。 |
邓中夏(1894-1933) | 邓中夏(1894-1933) dèng zhōng xià (1894-1933)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湖南宜章人。1919年参加五四运动。1920年参加北京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1922年任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主任。次年领导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1925年领导省港大罢工。曾任中共临时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中共江苏省委、广东省委书记。1933年被捕遇害。 |
邓禹(2-58) | 邓禹(2-58) dèng yǔ (2-58)东汉大臣。字仲华,南阳新野(今河南新野南)人。新莽败亡后投刘秀,率军镇压农民起义军。刘秀称帝后,拜大司徒。不久渡河入关,所部号称百万。却屡败于赤眉军,至全军覆没。刘秀统一全国后,被封为高密侯。明帝时,追念开国功臣功绩,将二十八名功臣图画于洛阳南宫云台,称“云台二十八将”,邓禹居首。 |
邓邓呆呆 | 邓邓呆呆 dèng dèng dāi dāi1.呆笨迟钝貌。邓,用同"钝"。 |
邓虏沦敦 | 邓虏沦敦 dèng lǔ lún dūn/duì1.形容滚圆。 |
邓惠 | 邓惠 dèng huì1.春秋郑国人邓析与战国时宋国人惠施的并称。二人均以善辩着称。后用以代指善辩者。 |
邓萧 | 邓萧 dèng xiāo1.邓禹与萧何的并称。邓禹,新野人,与汉光武帝刘秀同乡;萧何,沛县人,与汉高祖刘邦同乡。两人均以佐命功封侯。 |
邓通钱 | 邓通钱 dèng tōng/tòng qián1.汉代邓通铸造的钱。 |
邓通 | 邓通 dèng tōng/tòng1.西汉蜀郡南安(今四川乐山)人。因得文帝宠幸,官至上大夫,赐钱无数。又赐以蜀郡严道铜山,许自铸钱,邓氏钱遂遍天下。后世遂以"邓通"为钱的代称。 |
邓颖超(1904-1992) | 邓颖超(1904-1992) dèng yǐng chāo (1904-1992)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河南光山人。1919年五四运动时,与周恩来等领导天津学生爱国运动,组织进步团体觉悟社。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与周恩来结婚。曾任中共中央妇委书记、中共苏区中央局秘书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同周恩来一起长期在国民党统治区从事统一战线工作。建国后,任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主席、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主要著作编为《邓颖超文集》。 |
邓友梅(1931- ) | 邓友梅(1931- ) dèng yǒu méi (1931- )作家。山东平原人。1942年参加八路军。曾任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北京市文联书记处书记。著有短篇小说《我们的军长》,中篇小说《追赶队伍的女兵》、《那五》,中篇小说集《烟壶》,长篇小说《京城内外》。 |
邓师 | 邓师 dèng shī1.邓国铸剑的工师。亦指其所铸之剑。 |
邓世昌(1849-1894) | 邓世昌(1849-1894) dèng shì chāng (1849-1894)清末海军将领。广东番禺人。福州船政学堂毕业。历任兵舰管带、总兵,加提督衔。在中日黄海海战中,率致远舰将士奋勇作战,虽弹尽舰伤,仍下令加速撞击敌舰吉野号,以求同归于尽,不幸被鱼雷击中,与全舰官兵壮烈牺牲。 |
邓邓浑浑 | 邓邓浑浑 dèng dèng hún hún1. 形容混沌不清的样子。如:纷纷絯絯遍天涯,邓邓浑浑大地遮。——《西游记》。 |
邓石如(1743-1805) | 邓石如(1743-1805) dèng shí/dàn rú (1743-1805)清代书法家、篆刻家。初名琰,字石如,后改字顽伯,号完白山人、笈游道人等,怀宁(今属安徽)人。书法各体皆工,最精篆、隶。篆书取秦石鼓文、汉碑篆额之长,稍参隶意。篆刻刚健婀娜,形成“邓派”。 |
邓沙 | 邓沙 dèng shā/shà1.即澄沙。纯净的豆沙。邓,用同"澄"。 |
邓散木(1898-1963) | 邓散木(1898-1963) dèng sàn mù (1898-1963)书法家,篆刻家。原名铁,字钝铁,号粪翁、无外居士、郁青道人等,上海人。曾创办南离公学。1955年应邀至北京书写字帖。其书法气雄力厚,各体皆精;篆刻雄浑朴茂,大气磅礴。亦工诗。著有《篆刻学》、《中国书法演变简史》等。 |
邓攸无子 | 邓攸无子 dèng yōu wú zǐ1.晋邓攸,字伯道永嘉中为石勒所俘,后逃至江南。南逃时,步行,担其儿及侄儿,度不能两全,乃弃子全侄。后竟无子,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见《晋书.良吏传.邓攸》。后以"邓攸无子"谓无子嗣。 |
邓稼先(1924-1986) | 邓稼先(1924-1986) dèng jià xiān (1924-1986)物理学家。安徽怀宁人。西南联大毕业。美国珀杜大学博士。曾在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原子能研究所和二机部工作,任二机部第九研究院院长。领导研制中国的原子弹和氢弹,解决一系列有重大实用价值的理论课题,对中国核科学技术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
邓氏铜山 | 邓氏铜山 dèng shì/zhī tóng shān1.《史记.佞幸列传》载,汉文帝赐宠臣邓通以蜀郡严道铜山,得自铸钱,而致巨富。后以"邓氏铜山"指财源或致富之资。 |
邓亚萍(1974- ) | 邓亚萍(1974- ) dèng yà píng (1974- )乒乓球运动员。河南郑州人。女。1992、1996年在第二十五届、二十六届奥运会上均获女子单打、女子双打金牌。从1989年起在第四十、四十一、四十三、四十四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分别获得女子单打、女子双打和女子团体九枚金牌。至今共获十八个世界冠军,成为世界乒乓史上第一个集世界杯、世界锦标赛和奥运会三大赛事女单金牌于一身的运动员。 |
邓小平理论 | 邓小平理论 dèng xiǎo píng lǐ lùn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而形成的思想体系,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它阐明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
邓橘 | 邓橘 dèng jú1.汉代南阳郡邓县所产的橘子。以其著名,故称。 |
邓演达(1895-1931) | 邓演达(1895-1931) dèng yǎn dá (1895-1931)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广东归善(今惠阳)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役。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辞职前往苏联。1930年回国,建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进行反蒋活动。1931年被捕,在南京被秘密杀害。 |
邓攸忧 | 邓攸忧 dèng yōu yōu1.同"邓攸无子"。 |
邓廷桢(1776-1846) | 邓廷桢(1776-1846) dèng tíng zhēn (1776-1846)清末官员。江苏江宁(治今南京)人。历任安徽巡抚、两广总督。1839年协同林则徐整顿海防,查禁鸦片。次年调任闽浙总督。鸦片战争爆发后,率军击退来犯的英舰。不久受投降派诬陷被革职。后又被起用为陕西巡抚。 |
邓缌 | 邓缌 dèng sī1.汉时南阳郡邓氏所造的一种细而疏的麻布。 |
邓尉 | 邓尉 dèng wèi/yù1.山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南。汉有邓尉曾隐居于此,故名。以产梅着称。 |
邓家无子 | 邓家无子 dèng jiā/gū/jie wú zǐ1.同"邓攸无子"。 |
邓家铜山 | 邓家铜山 dèng jiā/gū/jie tóng shān1.同"邓氏铜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