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攸无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邓攸无子的简介:
dèng yōu wú zǐ
1.晋邓攸,字伯道永嘉中为石勒所俘,后逃至江南。南逃时,步行,担其儿及侄儿,度不能两全,乃弃子全侄。后竟无子,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见《晋书.良吏传.邓攸》。后以"邓攸无子"谓无子嗣。
1.晋邓攸,字伯道永嘉中为石勒所俘,后逃至江南。南逃时,步行,担其儿及侄儿,度不能两全,乃弃子全侄。后竟无子,卒以无嗣。时人义而哀之,为之语曰:"天道无知,使邓伯道无儿。"见《晋书.良吏传.邓攸》。后以"邓攸无子"谓无子嗣。
- AI解释
词语详解
邓攸无子:出自中国古代历史故事,典故讲述了东晋名士邓攸在战乱中舍弃私生子,以保全族人的事迹。此成语比喻在困境或重大责任面前,为了大局利益而放弃个人利益的行为。
出处:《晋书·邓攸传》
释义: 邓攸是三国时期到东晋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和官员。他以仁德著称,在战乱中,面对家庭与族人的困境选择牺牲自己的孩子(私生子)来保全其他人。后人常用“邓攸无子”来形容在危难时刻为了大局利益或他人生命安全而舍己为人的高尚情操。
感情色彩: 褒义词
造句示例
- 在灾难面前,邓攸无子的精神让人感动,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无私奉献的伟大精神。
- 现在有些人面对危难时选择自私,相比之下,邓攸无子的行为显得尤为可贵。
- 当洪水来临时,许多志愿者不顾个人安危,像邓攸一样放弃小我,以保护更多的人不受伤害。
- 虽然他失去了自己的孩子,但他的牺牲精神却赢得了后人的敬仰,这正体现了“邓攸无子”的意义。
- 每当有人为了大局而作出牺牲时,我们都会想起那个“邓攸无子”的故事,感慨不已。
通过这些造句,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邓攸无子”这一成语的内涵和应用。它不仅仅局限于历史叙述中,更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传承与发扬。
分词解释
邓
dèng
1 姓。
无
wú
1 没有,与“有”相对;不:~辜。~偿。~从(没有门径或找不到头绪)。~度。~端(无缘无故)。~方(不得法,与“有方”相对)。~非(只,不过)。~动于衷。~所适从。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