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演达(1895-1931)的拼音、解释、组词

邓演达(1895-1931)的简介:

dèng yǎn dá (1895-1931)
国民党左派领袖之一。广东归善(今惠阳)人。保定军校第六期毕业。早年加入同盟会。1922年参加讨伐陈炯明的战役。曾任黄埔军校教育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政治部主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部长。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后,辞职前往苏联。1930年回国,建立“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中国农工民主党前身),进行反蒋活动。1931年被捕,在南京被秘密杀害。

  • AI解释

邓演达(1895年12月4日-1931年7月16日),字仲航,广东南海人,是杰出的政治家、革命家,也是中国民主政团同盟的重要创始人之一。他是孙中山先生所倡导的“新三民主义”中的国民党左派人士,在国共合作时期曾担任国民党中央农民部代理部长等职。在土地革命战争期间,他反对蒋介石的独裁统治和内战政策,参与创建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并出任总干事一职。

详细解释

邓演达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政治人物之一,其生平经历了辛亥革命、第一次国共合作到国民政府内部斗争等重大历史事件。在19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的动荡时期中,他积极倡导民主与统一战线思想,在中国共产党和其他进步力量的支持下,推动了反蒋反军阀的政治运动。

造句

  1. 邓演达早年留学海外,回国后积极投身于国民革命事业。
  2. 在孙中山先生的领导下,邓演达与其他国民党左派成员共同奋斗,为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而努力。
  3. 即使在与蒋介石对立时,邓演达也始终坚持维护民主原则,并寻求团结各路势力的力量。
  4. 邓演达的思想和行动对中国近代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至今仍被后人铭记并研究。
  5. 他提出的“第三条道路”理论曾被视为中国政治发展的重要参考框架之一。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邓演达生平中的重要事件和成就,还反映了他在推动民主与进步事业方面的贡献。

分词解释

dèng

1 姓。

yǎn

1 根据事理推广发挥:推~。讲~(亦作“演讲”)。~义(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绎(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2 依照程式练习:~练。~示。~算。~武。~习。~兵场。3 不断变化:~变。~化。4 把技艺当众表现出来:表~。~出。~播。~奏。主~。义~。

1 通:四通八~。~德(通行天下的美德)。~人。~士(达人)。2 通晓:洞~。练~。3 遍,全面:~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4 到:到~。抵~。通宵~旦。5 实现:目的已~。6 传出来:传(chuán)~。转(zhuǎn )~。7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官贵人。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