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慰的拼音、解释、组词
宣慰的简介:
xuān wèi
1.谓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宣扬政令,安抚百姓。
1.谓大臣代表皇帝视察某一地区,宣扬政令,安抚百姓。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安抚慰劳。【例】演艺界决定组团到国外表演,宣慰侨胞。
1. 安抚慰劳。如:「宣慰侨胞」。
2. 职官名。元、明在边地宣布政令以安慰人民之官。民国初年亦曾于蒙古等地置宣慰使。
《宣慰》一词在古代中国历史文献中常出现,主要指的是传达皇帝的命令或宣布政策,并进行地方安抚的一种官职。这个职位通常由朝廷派遣至偏远地区或少数民族聚居地,代表中央政府处理地方事务、调解纠纷、了解民间疾苦并向上报告等。
详细解释:
- 宣慰使:古代中国设置的官职名称之一,主要负责向当地传达国家政策法令,安抚百姓,平息叛乱。通常授予有威望和经验的人物。
- 宣慰司:为推行宣慰使的职能而设立的地方行政机构。
造句:
- 明朝时期,朝廷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常常派遣宣慰使前往少数民族地区。
- 宣慰使不仅需要具备较高的政治智慧和军事才能,还应该精通当地语言,了解风俗习惯,以便更好地进行安抚工作。
- 历史上许多著名的将领后来都被委以重任担任宣慰使一职,如明代的傅伦、杨应龙等,他们在任职期间为稳定边疆局势做出了重要贡献。
- 通过建立宣慰司这一制度,中央政府能够更有效地对各地实施管理与控制,维护国家统一和稳定。
- 这位宣慰使不仅成功平息了民间纠纷,还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深受民众爱戴。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