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慰司的拼音、解释、组词
宣慰司的简介:
xuān wèi sī
1.元置宣慰使司,管理军民事务,分道掌管郡县,为行省和郡县间的承转机关。明清时不设于内地,而独存于土司。参阅《文献通考》卷六十﹑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
1.元置宣慰使司,管理军民事务,分道掌管郡县,为行省和郡县间的承转机关。明清时不设于内地,而独存于土司。参阅《文献通考》卷六十﹑瞿蜕园《历代职官简释》。
- AI解释
《宣慰司》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殊的地方行政或军事管理机构,主要在元朝及之后的一些朝代中存在。它是一种负责对某一区域进行管理和治理的官职或机构,尤其多用于边疆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或是新征服地区,用来加强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和管理。
详细解释
宣慰司通常由朝廷派遣官员担任,其职责包括但不限于:维护地方治安、征税、招抚当地的土著居民、处理与周边政权的关系等。在某些历史时期和地区,宣慰司还兼具军事指挥职能,负责组织或调动军队进行防卫和作战。
造句
- 明朝初期,为了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管理,在云南设置了多个宣慰司。
- 宣慰使司不仅是地方行政单位,也是维护边疆稳定的重要力量之一。
- 在元代的版图扩张过程中,宣慰司成为了连接中原与边远地区的一座桥梁。
- 通过宣慰司这个平台,朝廷能够更好地了解并处理各地的情况和问题。
- 宣慰使作为这一制度下的重要官职,在促进民族交流融合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这些句子反映了宣慰司在不同历史时期中的作用和影响,包括其行政管理、军事职能以及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的意义。
分词解释
宣
xuān
1 公开说出,散布:~讲。~传。~战。~称。~言。~叙调。心照不~。2 疏导:~泄。3 古代帝王的大室。4 皇帝命令或传达皇帝的命令:~付。~召(皇帝召见)。~诏(传旨)。5 姓。
慰
wèi
1 使人心里安适:~问。~劳。~勉(安慰鼓励)。~唁(慰问死者家属)。~留。~藉。安~。劝~。抚~。2 心安:~志(宽慰自己的心情)。宽~。欣~。
司
sī
1 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人事~。3 视察:~日月之长短。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