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的组词
巴常见的组词有:巴旦杏,巴答,巴山越岭,巴依,巴戟,巴卢巴人,巴榄,巴镘,巴子国,巴图鲁,巴汉,巴賨,巴苴,巴三揽四,巴酒,巴扎,巴童,巴焦,巴塞罗那,巴士海峡,巴力门,巴蛇,巴赫,巴人下里,巴里,巴黎绿,巴黎,巴布亚人,巴巴头,巴菽
词语 | 解释 |
---|---|
巴旦杏 | 巴旦杏 bā dàn xìng1.亦作"巴旦"。 2.伊朗语的音译。一名扁桃。蔷薇科。落叶乔木。叶披针形。果实带扁,果肉薄而少汁。有许多变种。种仁分甘苦两种,成分与效用大致与杏仁相同。 |
巴答 | 巴答 bā dā1.亦作"巴哒"。 2.象声词。形容嘴巴开合或碰击声。 |
巴山越岭 | 巴山越岭 bā shān yuè lǐng爬山越岭。形容善于登山行走。 |
巴依 | 巴依 bā yī1.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语。王爷;财主。 |
巴戟 | 巴戟 bā jǐ1.见"巴戟天"。 |
巴卢巴人 | 巴卢巴人 bā lú bā rén也称“卢巴人”。刚果民主共和国的民族之一。少数分布在赞比亚等国。约543万人(1985年)。讲奇卢巴语。部分信基督教新教,有的信仰万物有灵。主要从事热带农业,兼事狩猎、捕鱼、采集和小型畜牧业。 |
巴榄 | 巴榄 bā lǎn1.即巴旦杏。 |
巴镘 | 巴镘 bā màn1.亦作"巴谩"。 2.古代博戏名。盛行于宋元。 3.巴望赢钱。引申为爱财;诈骗牟利。 |
巴子国 | 巴子国 bā zǐ guó1.古国名。 |
巴图鲁 | 巴图鲁 bā tú lǔ1.蒙语,意为勇士。清初,满族﹑蒙古族有战功者多赐此称。在巴图鲁称号之前,复冠他字为"勇号",冠以满文如搏奇﹑乌能伊之类者,谓之清字勇号。后来也用于汉族武官,冠以汉文英勇﹑刚勇之类者,谓之汉字勇号。 |
巴汉 | 巴汉 bā hàn1.古巴郡﹑汉中地区。在今川东﹑陕南﹑鄂西北一带。 |
巴賨 | 巴賨 bā cóng1.谓巴中地带。 2.指巴中一带的人。 3.古代巴人所交纳的赋税。巴人呼赋为賨,故称。 |
巴苴 | 巴苴 bā jū1.见"巴且"。 |
巴三揽四 | 巴三揽四 bā sān lǎn sì形容说话东拉西扯。 |
巴酒 | 巴酒 bā jiǔ1.古代巴地酿造的名酒。 |
巴扎 | 巴扎 bā zā1.[维吾尔语bazar |
巴童 | 巴童 bā tóng1.巴渝之童,善歌舞。 |
巴焦 | 巴焦 bā jiāo1.芭蕉。 |
巴塞罗那 | 巴塞罗那 bā sài luó nà西班牙最大的港口和工业中心,全国第二大城市。人口约175万(1981年)。造船、纺织、汽车制造等工业发达。文化古城,市内多古建筑和博物馆。港口建有哥伦布纪念碑。旅游业发达。 |
巴士海峡 | 巴士海峡 bā shì hǎi xiá南海和太平洋之间的重要通道。在中国台湾岛同菲律宾巴坦群岛之间。最窄处95.4千米,水深2000~5000米。有多条国际航线通过。 |
巴力门 | 巴力门 bā lì mén1.音译词。[英parliament]原是封建社会末期的等级会议,资产阶级革命时改为国会。后来泛指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 2.音译词。[法parlement]1791年以前法国的最高法院曾用名,资产阶级革命后撤销。 |
巴蛇 | 巴蛇 bā shé1.古代传说中的大蛇。 |
巴赫 | 巴赫 bā hè德国作曲家。曾任教堂管风琴师、宫廷乐长。后长期在莱比锡圣托马斯教堂及其附属歌唱学校任乐长和教师。其创作在德国民族音乐的基础上,吸取16世纪以来欧洲音乐的成就。作品多以复调写成,主要有声乐作品《b小调弥撒曲》、《马太:受难曲》,器乐作品《平均律钢琴曲集》,古钢琴曲《法国组曲》以及管弦乐《勃兰登堡协奏曲》等。 |
巴人下里 | 巴人下里 bā rén xià lǐ①即下里巴人。古代楚国流行的民间歌曲。用以称流俗的音乐。巴,古国名,在今四川东部一带,古为楚地。下里,乡里。②泛指粗俗的。 |
巴里 | 巴里 bā lǐ1."巴人下里"之省称。 |
巴黎绿 | 巴黎绿 bā lí lǜ“醋酸亚砷酸铜”的俗称。见“醋酸亚砷酸铜”。 |
巴黎 | 巴黎 bā lí法国首都,世界特大城市之一。市区人口217万(1995年),包括周围七省在内的大巴黎人口达1000多万。全国最大的工业城市、航空港、河港和陆上交通枢纽,世界重要金融、商业和时装中心。有巴黎大学等高等学校和全国最大的图书馆。著名国际旅游城市,有卢浮宫、巴黎圣母院、凯旋门、艾菲尔铁塔等名胜古迹。 |
巴布亚人 | 巴布亚人 bā bù yà rén巴布亚新几内亚等国的民族。约445万人(1983年)。通用英语。崇拜图腾和祖先,少数信基督教新教。流行斑痕文身。一般从事农业,山区的兼营采集、狩猎,沿海的从事渔业。 |
巴巴头 | 巴巴头 bā bā tou1.方言。妇女梳的圆形发髻。 |
巴菽 | 巴菽 bā shū1.即巴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