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的组词

史常见的组词有:史科,史翰,史鉴,史传,史鱼秉直,史法,史案,史文,史东山(1902-1955),史篇,史书,史汉,史剧,史臣,史晨碑,史诗,史策,史赞,史才,史阙文,史事,史不絶书,史君子,史君,史聃,史钞,史论,史院,史班,史评

词语 解释
史科 shǐ kē1.唐代科举考试科目之一。
史翰 shǐ hàn1.有关历史的翰墨文章。
史鉴 shǐ jiàn1.泛称史籍。《史记》与《资治通鉴》为我国史书代表著作,故用二者为我国史籍的代称。
史传 shǐ chuán/zhuàn1.史册;历史。
鱼秉直 史鱼秉直 shǐ yú bǐng zhí史鱼:春秋时卫国大夫,以直谏著名;秉:秉性;直:正直。史鱼秉性正直。形容人秉性刚直不阿。
史法 shǐ fǎ1.修史的法则。
史案 shǐ àn1.指因修史而周纳成的狱案。《痛史》有《庄氏史案》。 2.历史定论。
史文 shǐ wén1.历史文献。
东山(1902-1955) 史东山(1902-1955) shǐ dōng shān (1902-1955)电影导演。浙江杭州人。1922年从影。抗战期间在重庆参与创建中国电影制片厂。抗战胜利后回沪参与创建昆仑影业公司。建国后曾任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影协常委。一生编导故事片20余部。主要有《保卫我们的土地》、《八千里路云和月》、《新儿女英雄传》等。著有《电影艺术在表现形式上的几个特点》。
史篇 shǐ piān1.《史籀篇》的省称。相传为周代教学童识字的字书。
史书 shǐ shū1.汉称令史所习之书,即当时通用的隶书。 2.记载历史的书籍。
史汉 shǐ hàn1.《史记》《汉书》的并称。
史剧 shǐ jù1.历史剧。以历史为题材的戏剧。
史臣 shǐ chén1.史官。
晨碑 史晨碑 shǐ chén bēi也称《史晨前后碑》。东汉碑刻。隶书。公元169年立。一面刻《鲁相史晨祀孔子奏铭》,称“前碑”,又一面刻《史晨飨孔庙碑》,称“后碑”。碑文记载了当时尊孔活动的情况。书法端正谨严,为学汉隶者所取法。
史诗 shǐ shī以叙述历史为内容的长诗,多记述重大史事或英雄传说:长征史诗|荷马史诗。
史策 shǐ cè1.史册,史书。
史赞 shǐ zàn1.附在史传后面的评语。
史才 shǐ cái1.修史的才能。
阙文 史阙文 shǐ què/quē wén1.史书上阙而不书或已脱漏的文字。语出《论语.卫灵公》:"吾犹及史之阙文也。"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古之良史于书字有疑则阙之以待能者。"
史事 shǐ shì1.修撰国史之事。 2.历史上的事实。
不絶书 史不絶书 shǐ bù jué shū1.史册上不断有这类记载。形容历史上经常发生同类事情。
君子 史君子 shǐ jūn zǐ1.中草药名。即使君子。史,通"使"。
史君 shǐ jūn1.使君。对州郡长官的尊称。史,通"使"。
史聃 shǐ dān1.即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故称。
史钞 shǐ chāo1.摘抄一史或合抄众史的书籍。《宋史.艺文志》始有"史钞"一门。有专抄一史者,如《汉书钞》﹑《晋书钞》之类;有合抄众史者,如《正史削繁》﹑《新旧唐书合钞》之类。此类史书,博取约存,对读者有一定的方便。
史论 shǐ lùn/lún1.文体名。原指作史者在"本纪""列传"之后评述所记史事和人物的文字。后来凡是关于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论文,也都称为"史论"。
史院 shǐ yuàn1.即史馆。
史班 shǐ bān1.汉代大史学家太史公司马迁和班固的并称。
史评 shǐ píng1.评论史事或史书的著作。如王夫之《读通鉴论》﹑《宋论》是评论史事方面的专着;刘知几《史通》和章学诚《文史通义》则多载对史书的评论。旧时图书史部分类中辟有"史评"专目。

史的二字词语

稿

史的三字词语

晨碑 阙文 君子 达祖 氏记

史的四字成语

鱼秉直 不絶书 鱼历节 无前例 鱼之俦 争旦夕 策丹心 不绝书

其他字的组词

山组词 由组词 㲹组词 朰组词 芹组词 屋组词 梯组词 绿组词 著组词 惦组词 等组词 喻组词 筹组词 鞠组词 讚组词 鸘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