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

作者:叶梦得宋代

草草一年真过梦,此生不恨萍浮。
且令从事到青州。
已能从辟谷,那更话封留。
好月尚寻当日约,故人何啻三秋。
援琴欲写竹间流。
此声谁解听,空上仲宣楼。

分类: 临江仙

作者叶梦得简介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临江仙》

草草一年真过梦,
此生不恨萍浮。
且令从事到青州。
已能从辟谷,那更话封留。
好月尚寻当日约,
故人何啻三秋。
援琴欲写竹间流。
此声谁解听,空上仲宣楼。

中文译文:
匆匆一年真如梦,
此生不恨漂泊流离。
让我从事于青州,
已能远离尘嚣,何必留恋名利。
美好的月光仍寻找着当年的约定,
好友岂止是三个秋天。
我拿起琴欲谱写竹林中的流水,
这动听的音乐,有谁能领悟?
空中飘荡着仲宣楼的歌声。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是宋代诗人叶梦得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诗人以浅显的语言,抒发了自己对世俗生活的不满,以及对追求心灵自由和真正意义上的人生价值的向往。

诗的开头,诗人形容一年过去如同一个梦境,强调时间的短暂和生命的脆弱。他表示自己并不后悔在世间的流浪和漂泊,而是希望能够投身于青州(即远离尘嚣的自然环境)中,追求一种超脱尘世的生活。

诗人提到了辟谷,指的是追求清心寡欲的生活方式,放弃世俗的名利追求。他认为已经能够做到这一点,进一步表达了对名利的拒绝和对真正的自由和灵性追求的渴望。

接下来,诗人描述了美好的月光,寻找当年的约定。这里的约定可能指的是与故人的约定或者是诗人对自己的约定,意味着对美好事物和真挚友情的追求。

最后两句诗以音乐的形式来表达诗人的感受。他拿起琴欲谱写竹林中流水的音乐,寄托了对美好声音和艺术创作的追求。然而,他也意识到这样的美好声音可能不被理解和欣赏,因此提出了“此声谁解听”的疑问。仲宣楼是一个虚构的地点,象征着对美好的追求和心灵的升华,其歌声在空中飘荡,与诗人的内心共鸣。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浮世生活的反思和对心灵追求的渴望,展现了对自然和友情的赞美,同时也反映了宋代文人士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特点。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lín jiāng xiān
临江仙

cǎo cǎo yī nián zhēn guò mèng, cǐ shēng bù hèn píng fú.
草草一年真过梦,此生不恨萍浮。
qiě lìng cóng shì dào qīng zhōu.
且令从事到青州。
yǐ néng cóng bì gǔ, nà gèng huà fēng liú.
已能从辟谷,那更话封留。
hǎo yuè shàng xún dāng rì yuē, gù rén hé chì sān qiū.
好月尚寻当日约,故人何啻三秋。
yuán qín yù xiě zhú jiān liú.
援琴欲写竹间流。
cǐ shēng shuí jiě tīng, kōng shàng zhòng xuān lóu.
此声谁解听,空上仲宣楼。

你可能还喜欢叶梦得的诗

定风波(鲁卿见和,复答之) 卜算子·五月八日夜凤凰亭纳凉 竹马儿 江城子(大雪与客登极目亭) 采桑子(冬至日,与许干誉、章几道饭积善·晚归雪作,因留小饮作) 虞美人(逋堂睡起,同吹洞箫) 鹧鸪天(十二月二十二日与许干誉赏梅) 苦萨蛮(己未五月十七日赠无住道人) 永遇乐(蔡州移守颍昌,与客会别临芳观席上) 临江仙 虞美人(同蔡宽夫置酒,王仲弓出歌人,声甚妙) 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 临江仙(西园右春亭新成) 临江仙(晁以道见和答韩文若之句,复答之·二首) 减字木兰花(雪中赏牡丹) 临江仙(次韵答幼安、思诚、存之席上梅花) 点绛唇(晚出山榭,春初植兰榭侧,近复生紫芝十二本) 浣溪沙(重阳后一日极目亭) 临江仙 临江仙(明日小雨,已而风大作,复晚晴,遂见月,与客再登) 满庭芳(次旧韵,答蔡州王道济大夫见寄) 八声甘州(正月二日作是岁闰正月十四才立春) 醉蓬莱 南乡子(自后圃晚步湖上) 蓦山溪(百花洲席上次韵司录董庠) 临江仙(癸卯次葛鲁卿法华山曲水劝酒)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鹧鸪天(雨后湖上看落花) 浣溪沙(许公堂席上次韵王幼安) 水调歌头 江城子 水调歌头(癸丑中秋) 水龙吟(三月十日西湖宴客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