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

作者:叶梦得宋代

碧瓦新霜侵晓梦,黄花已过清秋。
风帆何处挂扁舟。
故人归欲尽,残日更回头。
乐圃桥边烦借问,有人高卧江楼。
寄声聊为诉离忧。
桂丛应已老,何事久淹留。

分类: 临江仙

作者叶梦得简介

叶梦得(1077~1148) 宋代词人。字少蕴。苏州吴县人。绍圣四年(1097)登进士第,历任翰林学士、户部尚书、江东安抚大使等官职。晚年隐居湖州弁山玲珑山石林,故号石林居士,所著诗文多以石林为名,如《石林燕语》、《石林词》、《石林诗话》等。绍兴十八年卒,年七十二。死后追赠检校少保。 在北宋末年到南宋前半期的词风变异过程中,叶梦得是起到先导和枢纽作用的重要词人。作为南渡词人中年辈较长的一位,叶梦得开拓了南宋前半期以"气"入词的词坛新路。叶词中的气主要表现在英雄气、狂气、逸气三方面。

《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是宋代诗人叶梦得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碧瓦新霜侵晓梦,
黄花已过清秋。
风帆何处挂扁舟,
故人归欲尽,
残日更回头。

译文:
淡蓝瓦上新霜侵入晨曦的梦中,
黄花已经凋谢尽在清秋。
扁舟的风帆挂在何处,
故人归来即将告别,
夕阳更加倒流。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词描绘了离别的场景和离愁别绪。诗人以景物和情感交织的手法,表达了对故人离去的思念之情。

诗的开头写道,晨曦中新霜侵入梦中,暗示了时光的流逝和岁月的变迁。黄花已经凋谢尽在秋天的尾巴,暗示着季节的转变和岁月的流转。

诗的下半部分写到,诗人不知道故人离去的方向,只能看着扁舟的风帆挂在远处的何处。故人即将要离去,夕阳已经开始倒流,暗示时光无情地流逝,离别的时刻逼近。

整首诗以离别为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离去的思念之情。诗中的景物描写细腻而富有意境,将自然景色与人情感融为一体,表现出离别时的悲伤和无奈。通过描写自然景物的变化和时光的流逝,诗人表达了对故人的留恋和思念之情。

整首诗意蕴含深情,语言简练而富有感染力,是叶梦得典型的作品之一。诗中所蕴含的离别之情和对时光流逝的思考,使得这首诗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并引起读者对人生离别和时光流逝的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lín jiāng xiān sòng zhāng zhǎng qīng hái gū sū jiān jì chéng zhì dào
临江仙(送章长卿还姑苏兼寄程致道)

bì wǎ xīn shuāng qīn xiǎo mèng, huáng huā yǐ guò qīng qiū.
碧瓦新霜侵晓梦,黄花已过清秋。
fēng fān hé chǔ guà piān zhōu.
风帆何处挂扁舟。
gù rén guī yù jǐn, cán rì gèng huí tóu.
故人归欲尽,残日更回头。
lè pǔ qiáo biān fán jiè wèn, yǒu rén gāo wò jiāng lóu.
乐圃桥边烦借问,有人高卧江楼。
jì shēng liáo wèi sù lí yōu.
寄声聊为诉离忧。
guì cóng yīng yǐ lǎo, hé shì jiǔ yān liú.
桂丛应已老,何事久淹留。

你可能还喜欢叶梦得的诗

鹧鸪天(十二月二十二日与许干誉赏梅) 临江仙·与客湖上饮归 南乡子(自后圃晚步湖上) 点绛唇·绍兴乙卯登绝顶小亭 念奴娇 临江仙(乙卯八月九日,南山绝项作台新成,与客赏月作) 虞美人·雨后同干誉才卿置酒来禽花下作 临江仙(熙春台与王取道、贺方回、曾公衮会别) 临江仙(十一月二十四日同王幼安、洪思诚过曾存之园亭) 满江红 定风波(鲁卿见和,复答之) 虞美人(赠蔡子因) 临江仙(席上次韵韩文若) 江城子(大雪与客登极目亭) 减字木兰花(王幼安见和前韵,复用韵答之) 定风波(七月望,赵俯置酒,与鲁卿同泛舟登骆驼桥待月) 水调歌头(送八舅朝请) 临江仙 临江仙(次韵洪思诚席上) 贺新郎 临江仙(晁以道见和答韩文若之句,复答之·二首) 八声甘州·寿阳楼八公山作 八声甘州(正月二日作是岁闰正月十四才立春) 水龙吟 临江仙(明日与客复登台,再用前韵·) 满庭芳(张敏叔、程致道和示,复用韵寄酬) 浣溪沙(用前韵再答幼安) 虞美人(二日小雨达旦,西园独卧,寒甚不能寐,时窗前梨花将谢) 浣溪沙 竹马儿 点绛唇(晚出山榭,春初植兰榭侧,近复生紫芝十二本) 卜算子(并涧顷种木芙蓉,九月旦盛开) 念奴娇(中秋宴客,有怀壬午岁吴江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