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的组词
汤常见的组词有:汤参,汤汤儿,汤刑,汤汁,汤水,汤池,汤风,汤社,汤脚,汤显祖,汤里来,水里去,汤主,汤器,汤邑,汤瓢,汤池之固,汤散,汤锅,汤药,汤沐,汤汤荡荡,汤夫人,汤汤,汤罗,汤盏,汤去三面,汤盘,汤点,汤浴,汤包肚
| 词语 | 解释 |
|---|---|
| 汤参 | 汤参 tāng/shāng cān/shēn1.指浸渍取汁后再晒干的人参。 |
| 汤汤儿 | 汤汤儿 tāng/shāng tāng/shāng ér/er1.犹言趟趟儿。每次。 |
| 汤刑 | 汤刑 tāng/shāng xíng1.商汤制定的刑法。 |
| 汤汁 | 汤汁 tāng/shāng zhī1.食物加水煮出的汁液。 |
| 汤水 | 汤水 tāng/shāng shuǐ1.热水;开水。 2.连汤带水的食物。 3.比喻财产。 |
| 汤池 | 汤池 tāng/shāng chí1.指难以逾越的护城河。形容城池防守严固。 2.温泉浴池;温泉。 |
| 汤风 | 汤风 tāng/shāng fēng1.热风。 |
| 汤社 | 汤社 tāng/shāng shè1.聚会饮茶之称。 |
| 汤脚 | 汤脚 tāng/shāng jiǎo/jué1.剩汤。 |
| 汤显祖 | 汤显祖 tāng xiǎn zǔ1. (1550—1616) 中国明代戏曲作家、文学家。字义仍,号海若、清远道人,晚号若士。临川(今属江西)人,所居曰玉茗堂。著有传奇《紫箫记》、《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诗文《玉茗堂四梦》、《玉茗堂文集》、《玉茗堂尺牍》、《赋》、《红泉逸草》、《问棘邮草》,小说《续虞初新志》。 |
| 汤里来,水里去 | 汤里来,水里去 tāng lǐ lái,shuǐ lǐ qù指银钱随手来随手去,留不住。 |
| 汤主 | 汤主 tāng/shāng zhǔ1.山茱萸的别名。 |
| 汤器 | 汤器 tāng/shāng qì1.煮茶的釜器。 |
| 汤邑 | 汤邑 tāng/shāng yì1.见"汤沐邑"。 |
| 汤瓢 | 汤瓢 tāng/shāng piáo1.即调羹。餐具的一种。 2.炊具。用来舀汤打菜的勺子,有长柄。 |
| 汤池之固 | 汤池之固 tāng chí zhī gù汤:热水;池:护城河。形容坚不可摧。 |
| 汤散 | 汤散 tāng/shāng sàn/sǎn1.汤药和丸散。常泛指药。 |
| 汤锅 | 汤锅 tāng/shāng guō1.屠宰牛﹑马等大牲畜的场所。 |
| 汤药 | 汤药 tāng/shāng yào1.用水煎服的中药。 2.用滋补药材煮成的饮料。 |
| 汤沐 | 汤沐 tāng/shāng mù1.沐浴。 2.特指为死者沐浴所用热水等物。 3.泛指其它烫洗用的热水。 4.指汤沐邑。 |
| 汤汤荡荡 | 汤汤荡荡 tāng/shāng tāng/shāng dàng dàng1.水流广阔浩大貌。 |
| 汤夫人 | 汤夫人 tāng/shāng fū/fú rén1.即汤婆。 |
| 汤汤 | 汤汤 tāng/shāng tāng/shāng1.动荡。汤,通"荡"。 |
| 汤罗 | 汤罗 tāng/shāng luó1.犹汤网。 |
| 汤盏 | 汤盏 tāng/shāng zhǎn1.热水杯。 |
| 汤去三面 | 汤去三面 tāng qù sān miàn泛言普施仁德。 |
| 汤盘 | 汤盘 tāng/shāng pán1.《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颖达疏:"汤之盘铭者,汤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必于沐浴之者,戒之甚也。"后以"汤盘"为自警之典。 2.盛菜汤的盘子。 |
| 汤点 | 汤点 tāng/shāng diǎn1.茶点。 |
| 汤浴 | 汤浴 tāng/shāng yù1.洗热水澡。 |
| 汤包肚 | 汤包肚 tāng/shāng bāo dù/dǔ1.一种菜肴。即胃脯。把羊肚子放在沸水里煮熟取出拌上作料,晒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