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盘的拼音、解释、组词
汤盘的简介:
tāng/shāng pán
1.《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颖达疏:"汤之盘铭者,汤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必于沐浴之者,戒之甚也。"后以"汤盘"为自警之典。 2.盛菜汤的盘子。
1.《礼记.大学》:"汤之盘铭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孔颖达疏:"汤之盘铭者,汤沐浴之盘而刻铭为戒。必于沐浴之者,戒之甚也。"后以"汤盘"为自警之典。 2.盛菜汤的盘子。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商汤的浴盆。上刻有铭文「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见《礼记.大学》。唐.李商隐〈韩碑〉诗:「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
《汤盘》,这个词在古代文献中指的是用来盛放和食用热汤的专用器皿。它是一种具有特定用途的餐具,通常与古代宴会或日常饮食文化相关联。根据史料记载,“汤”在这里特指温热的食物或饮料,如鸡汤、鱼汤等,而非泛指任何液体。
详细解释
在古代,人们对于食物和饮品的分类和使用有着严格的规定,《周礼·天官》中就有描述:“膳夫掌王之六饮、六膳、百馐、九鼎、五味之齐。”这里的“膳”指的是准备好的饭菜,“齐”指的是调味品或调料。其中提到的“饮”,除了水之外,还包括热汤等饮品,而盛放这些饮品的专用器皿即为《汤盘》。
造句
- 古代贵族宴会上使用精美的青铜《汤盘》,彰显了主人对宴会礼仪和饮食文化的高度重视。
- 在《红楼梦》中,贾府的大观园里,丫鬟们端着银质的《汤盘》为小姐太太们奉上暖乎乎的鸽子蛋汤。
- 古代文人雅士聚会时,不仅注重菜式搭配,还讲究盛器的选择,《汤盘》作为其中一种,同样体现了文人的生活情趣。
- 《汤盘》在古代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餐具,它是社会地位和饮食文化的象征之一。
- 在历史博物馆中,展出了一件完整的青铜《汤盘》,其精美的纹饰让人赞叹不已。
这些造句旨在展示“汤盘”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和使用场景。当然,“汤盘”的具体形状、材质等会根据不同的时代和地区有所变化,上述例子更多是基于古代文化和日常生活的想象构建。
分词解释
汤
tāng,shāng
1 热水:~雪。赴~蹈火。扬~止沸。2 煮东西的汁液:米~。参(shēn )~。3 烹调后汁特别多的食物:鸡~。菜~。清~。4 专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泉(温泉)。~山(在中国北京市)。5 中药的剂型:~剂。~药。6 姓。
盘
pán
1 盛放物品的扁而浅的用具:茶~。菜~。托~。2 形状像盘或有盘的功用的东西:字~。棋~。算~。磨~。3 回旋,回绕,屈曲:~旋。~桓。~剥(辗转剥削)。~曲。~亘。~郁(曲折幽深)。~根错节。4 垒,砌:~灶。~炕。5 仔细查究:~问。~驳。~察。~查。~货。~算(细心打算)。6 指市场上成交的价格:开~。收~。7 转让(工商企业):出~。招~。受~。8 搬运:~运。9 量词:一~磨。10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