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祷桑林的拼音、解释、组词
汤祷桑林的简介:
tāng/shāng dǎo sāng lín
1.谓汤逢大旱,自以身为牺牲,祷于桑山之林以祈雨。表示商汤仁德爱民。语本《吕氏春秋.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1.谓汤逢大旱,自以身为牺牲,祷于桑山之林以祈雨。表示商汤仁德爱民。语本《吕氏春秋.顺民》:"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用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 AI解释
《汤祷桑林》实际上并没有直接记载在古代文献中,但可以推测其来源于中国古代的历史传说。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汤祷桑林”的说法或故事,通常指的是商朝君主汤(后人称其为成汤)为了祈求降雨而举行的祭典。这里的“桑林”可能是指某座与祭祀相关的桑树丛或一片桑树林。这个故事体现了古代先民在遭遇旱灾时,通过举行隆重的宗教仪式来祈求上天赐予雨水和丰收。
以下是对“汤祷桑林”的详细解释:
-
历史背景:据传,在商朝时期,成汤(即商汤)统治下的国家遭遇了严重的干旱灾害。为了拯救民众,恢复农业生产,成汤决定亲自进行一场盛大的祈雨仪式。
-
祭典与祭祀对象:在此次祈祷活动中,成汤选择了一个名为“桑林”的地点进行祭典活动。这种选择可能基于对桑树作为农作物保护神或降雨之神的信仰。
-
意义解读:“汤祷桑林”象征着人类对于自然力量的敬畏以及通过宗教仪式表达祈愿的精神。它反映了古代人民在面对自然灾害时,不仅依靠科学与技术的力量,同时也依赖于精神慰藉和虔诚的祈祷。
造句
-
这场干旱持续已久,大家纷纷猜测是否需要再次“汤祷桑林”以求得上天怜悯。
-
每当看到那些古老的传说故事时,我总会想起“汤祷桑林”的场景,感受到古代人民的智慧与信仰。
-
尽管现代科技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但重温“汤祷桑林”这样的传统习俗仍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历史和文化的重要性。
-
虽然现代社会很少再有举行像“汤祷桑林”这样的集体祈雨仪式,但它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敬畏自然、感恩天地之心。
-
作为教育者,在教授学生关于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时,“汤祷桑林”的故事可以作为一个生动的案例来讲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传统智慧的价值。
分词解释
汤
tāng,shāng
1 热水:~雪。赴~蹈火。扬~止沸。2 煮东西的汁液:米~。参(shēn )~。3 烹调后汁特别多的食物:鸡~。菜~。清~。4 专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泉(温泉)。~山(在中国北京市)。5 中药的剂型:~剂。~药。6 姓。
祷
dǎo
1 教徒或迷信的人向天、神求助、求福:~文。~告。~念。祈~。2 祝愿,敬辞(书信用语):为~。盼~。
桑
sāng
1 落叶灌木,叶子可以喂蚕,果穗味甜可食,木材可制家具或农具,皮可造纸,叶、果均可入药。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葚。~农。~梓(喻乡里,故乡)。沧海~田(形容世事变迁很大)。~榆暮景。2 姓。
林
lín
1 长在一片土地上的许多树木或竹子:树~。森~。~海。~薮(➊山林小泽;➋喻丛集的处所)。2 聚集在一起的同类的人或事物:书~。艺~。碑~。儒~。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