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剂的拼音、解释、组词

汤剂的简介:

tāng/shāng jì
1.中药的一种制剂。把药材加水煎成汁服用。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中医上指药加入水后,煎熬出来的汤药,也泛指药剂。【例】汤剂刚煎好,你就趁热喝了吧!

1. 中医上指药草加入水后,煎熬出来的汤药。亦泛指药剂。《新唐书.卷一五九.吴凑传》:「及属病,门不内医巫,不尝药,家人泣请。……帝知之,诏侍医敦进汤剂。」唐.皮日休〈祝疟疠文〉:「所病于人者,上则汤剂,次则矿艾,愈矣。」也称为「汤药」。

汤剂》是中医中的一种药物剂型,主要通过将药材用水煎煮后形成的液体提取物来服用。这种剂型历史悠久,在中国传统的医学理论和实践中有广泛的应用。汤剂因其能够灵活调配,既能根据病情的变化及时调整药方的配方,又能有效利用各种中药材的不同特性,成为临床上极为重要的用药形式之一。

详细解释

  1. 制作过程:首先将所需药材按照医嘱配好,放入药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时需注意时间和火候,一般分为先煎、后下等步骤,以确保药材的有效成分被充分提取。
  2. 使用方法汤剂可以直接服用,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浓缩或稀释。有的情况下还会将药液过滤后保存,以便患者在接下来的几天内分次饮用。
  3. 应用范围:适用于各种类型的病症治疗,在内科、外科等多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造句

  1. 李医生为他开了一剂清热解毒的汤剂,叮嘱他按时服用。
  2. 病人按照医嘱熬制了三剂补气养血的中药汤剂
  3. 汤剂在很多慢性病的调理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4. 由于药材种类较多,每次煎药前都需要详细阅读处方单上的说明。
  5. 家里常备一些常用的中药饮片,遇到小伤小病时可以直接用来熬制汤剂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汤剂”的使用场景和应用范围,也强调了其在中医治疗中的重要性和灵活性。

分词解释

tāng,shāng

1 热水:~雪。赴~蹈火。扬~止沸。2 煮东西的汁液:米~。参(shēn )~。3 烹调后汁特别多的食物:鸡~。菜~。清~。4 专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泉(温泉)。~山(在中国北京市)。5 中药的剂型:~剂。~药。6 姓。

1 配合而成的药:~型。~量(liáng)。药~。清凉~。2 量词,用于若干味药配合起来的汤药,亦称“服(fù)”、“付”:一~药。3 做馒头或饺子等面食时,从和好的面上分出来的小块儿:面~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