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沐邑的拼音、解释、组词

汤沐邑的简介:

tāng/shāng mù yì
1.周代供诸侯朝见天子时住宿并沐浴斋戒的封地。 2.指国君﹑皇后﹑公主等收取赋税的私邑。

  • 修订版
  • AI解释

1. 周代供诸侯朝见天子时住宿并沐浴斋戒的封地。《礼记.王制》:「方伯为朝天子,皆有汤沐之邑于天子之县内。」汉.郑玄.注:「给斋戒自絜清之用。」

2. 指国君、皇后、公子等收取赋税的私邑。《战国策.楚策二》:「秦王有爱女而美,又简择宫中佳翫丽好翫习音者,以懽从之,资之金玉宝器,奉以上佣六县为汤沐邑,却因张仪内之楚王。」《史记.卷三○.平准书》:「自天子以至于封君汤沐邑,皆各为私奉养焉,不领于天下之经费。」唐.杨炯〈泸州都督王湛神道碑〉:「母常山宫主,河东有汤沐邑,因家焉。」也称为「汤邑」。

汤沐邑》并非一个标准的汉语词汇,看起来像是特定作品或虚构地名中使用的名字。可能您想了解的是“汤沐邑”这个词汇在古代中国的含义。在古籍中,“汤沐邑”是指君主赐予王公贵族的私有领地或采邑,这些地方享有独立的税收和管理权。在周朝时特别流行这种制度,它是贵族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一种体现。

造句

  1. 古代文献记载,诸侯国的卿大夫常常会被封授汤沐邑作为其家族世袭的领地。
  2. 汉文帝刘恒为了表彰功臣和皇族成员,在全国范围内分封了大量的汤沐邑
  3. 据史书记载,一些强大的贵族甚至能够将所辖的汤沐邑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的经济实体。
  4.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他废除了这种制度,但在此之前,汤沐邑是贵族阶层显著地位的重要标志之一。
  5. 唐朝时,虽然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汤沐邑”制度,但某些高级官员依然享有类似的权利和待遇。

如果《汤沐邑》是指某个特定作品或虚构的地名,请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以便给出更准确的解释和造句。

分词解释

tāng,shāng

1 热水:~雪。赴~蹈火。扬~止沸。2 煮东西的汁液:米~。参(shēn )~。3 烹调后汁特别多的食物:鸡~。菜~。清~。4 专指温泉(现多用于地名):~泉(温泉)。~山(在中国北京市)。5 中药的剂型:~剂。~药。6 姓。

1 洗头发:~浴。栉风~雨(喻辛苦奔波,饱经风雨)。2 润泽,或受润泽:~恩。3 古代官员休假:~日。休~。4 整治:助之~椁。5 米汁。6 姓。

1 城市,都城:城~。都~。2 旧指县:~人(同乡的人)。~庠(明清时称县学)。~宰。3 古代诸侯分给大夫的封地:采~。4 古同“悒”,愁闷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