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舰政策的拼音、解释、组词

炮舰政策的简介:

pào jiàn zhèng cè
亦称“炮舰外交”。指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国家以武力威胁来推行其政治目的的外交政策。产生于19世纪中叶。1840年英、法等帝国主义以炮舰打开中国的大门,迫使清朝政府签订了许多不平等条约,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

  • AI解释

词语详解

炮舰政策》是一种历史和国际政治术语,特指通过武力威胁或直接使用军事力量来迫使他国让步的一种外交和战略手段。这一政策通常表现为大国利用其强大的海军和其他军事实力,在其他国家的领海、领空甚至领土上进行威胁或行动,以此作为施压工具来实现自身利益。

这种政策背后的逻辑是:通过展示武力或者直接使用武力达到不诉诸战争就获得政治、经济等目标的目的。它反映了强者与弱者之间力量不对称的特点,在国际关系中往往导致弱小国家的权益受损,并且在历史上引起了很多争议和批评。

造句

  1. 历史学家认为,二战期间日本采取了炮舰政策来扩展其殖民地。
  2. 美国多次运用炮舰政策,迫使其他国家加入其主导的各种国际组织和条约中。
  3. 英国曾经的海上霸主地位让其得以在全球范围内实施广泛的炮舰政策
  4. 中国近年来强调不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原则,并呼吁减少对别国采取炮舰政策的做法。
  5. 尽管现代国际法禁止炮舰政策,但在某些区域冲突中,这种做法依然存在。

这些造句旨在从不同角度展示《炮舰政策》的概念及其影响,在历史和当前的国际关系背景下的应用情况。

分词解释

páo,bāo,pào

1 烧:~炙。~烙(luò)。~制。

jiàn

1 战船:军~。~队。~位。~桥。~艇。

zhèng

1 治理国家事务:~治。~府。~党。~权。~纲。~策。~令。~绩。~见。~客(为个人或某一集团利益从事政治活动的人)。~局。~变。参~。议~。2 国家某一部门主管的业务:财~。邮~。民~。3 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家~。4 姓。

1 古代的一种马鞭子,头上有尖刺。2 鞭打:~马。鞭~。3 激励,促进:~动。~勉。4 古代称连编好的竹简:简~。5 古代帝王对臣下封土、授爵或免官:~命。~免。~封。6 古代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论。~问。7 杖:~杖。8 中国数学上曾经用过的一种计算工具,形状与“筹”相似。9 计谋,主意,办法:上~。献~。决~。政~。~划。束手无~。10 书法用字名称,指仰横。11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