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台的拼音、解释、组词

炮台的简介:

páo/bāo/pào tái/tāi
旧时在江海口岸和要塞构筑的炮阵地。主要装备大口径、远射程火炮。阵地为永备工事,比较坚固。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架设大炮供发射火炮的防御性建筑。【例】第一波攻击开始时,我方先行设法攻占敌人的炮台。 △炮垒

1. 架设大炮供发射火炮的防御性建筑。也作「炮垒」。

词语解析

炮台(bāo tái):在军事术语中,炮台是指一种专门用于安装和操作大口径火炮、迫击炮或其他重型武器的坚固构筑物。它通常位于地势较高的地方以获得更好的视野和射击角度,并提供对炮兵的有效保护,避免敌人近距离袭击。

详细解释

  1. 结构与功能炮台一般由钢筋混凝土或砖石构建,具有坚固的墙体、防护设施以及射击孔。其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提高火炮的威力同时降低自身被敌方攻击的风险。
  2. 历史背景:在古代,炮台通常设于城市边缘或海防要塞处;进入近现代后,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世界大战中,炮台成为重要的防御工事之一。
  3. 现代应用:如今,在一些地区和国家,虽然传统意义上的炮台已经少见,但类似设施(如反舰导弹发射平台)仍被用作军事防御的一部分。

造句

  1. 历史博物馆里展出了一座仿古的炮台模型,让我们仿佛回到了那个充满硝烟的时代。
  2. 在这场激烈的海战中,我军依靠坚固的炮台成功抵御了敌人的多次进攻。
  3. 炮台不仅是一种军事设施,它还承载着一个地方的历史记忆和文化故事。
  4. 为了更好地防御外敌入侵,古代城市修建了大量的炮台作为重要屏障。
  5. 现代战争中虽然少了那种传统的炮台,但各种现代化的坚固工事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

这些造句旨在展示“炮台”一词在不同语境下的应用及其所承载的历史与文化意义。

分词解释

páo,bāo,pào

1 烧:~炙。~烙(luò)。~制。

tái,tāi

1 高平的建筑物:亭~楼阁。2 像台的东西,器物的座子:井~。窗~。灯~。3 量词:一~戏。4 台湾省的简称:~胞。~币。5 姓。6 桌子、案子:写字~。7 发生在太平洋西部热带海洋上的一种极猛烈的风暴,称“台风”。8 〔三台〕星名,古代用来比喻三公。9 敬辞,用于称呼对方或与对方有关的事物:~鉴。~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