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竹的拼音、解释、组词

炮竹的简介:

páo/bāo/pào zhú
1.即爆竹。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爆竹。如:「过年时,漫天炮竹响。」也作「炮铳」。

炮竹》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常见,通常指的是燃放用于庆祝或节庆活动中的鞭炮、爆竹。在中国文化中,炮竹主要用于驱邪避鬼、迎接神灵和庆祝节日,如春节等重要传统节日。

详细解释:

  1. 名称来源:“炮竹”一词源自古代的军事用语“炮”,后来逐渐发展为民间使用的娱乐性鞭炮。
  2. 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炮竹被视为重要的驱邪工具。特别是在春节期间,家家户户都会燃放炮竹以示对神灵的尊敬和家庭平安的祈愿。
  3. 使用场合:除了春节外,在婚嫁、搬家等喜庆活动中也会用到炮竹来增添气氛。

造句:

  1. 春节这一天,我们全家一起放起了炮竹,欢呼声此起彼伏,非常热闹。
  2. 在婚礼上燃放的炮竹代表了新生活的开始和对未来的美好祝福。
  3. 虽然现在很多人选择电子鞭炮来减少噪音污染,但是传统的炮竹仍然在许多人心中占有特殊地位。
  4. 看到那绚烂多彩的烟花,再配上一阵阵清脆响亮的炮竹声,年味儿十足啊!
  5. 我们小区的老张先生是个老传统主义者,在春节时坚持自己放炮竹,他说这样才有过年的感觉。

分词解释

páo,bāo,pào

1 烧:~炙。~烙(luò)。~制。

zhú

1 常绿多年生植物,春日生笋,茎有很多节,中间是空的,质地坚硬,种类很多。可制器物,又可做建筑材料:~子。~叶。~笋。~编(用竹篾编制的工艺品)。~刻。2 指竹制管乐器:金石丝~。3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