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槌的拼音、解释、组词

麻槌的简介:

má chuí
1.用麻绞扎成的粗而短的鞭槌。旧时作为刑具。行刑前用水浸湿。也作一般打人的用具。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刑具,用麻绞成的粗短鞭槌,浸水后抽打犯人。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好不忍事桑新妇,好不藏情也鲁义姑。又不曾麻槌下脑箍,你怎么口声的就招伏。」元.孟汉卿《魔合罗》第四折:「比及下拶指,先浸了麻槌,行杖的腕头加气力。」

麻槌》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是一个常用词,它可能是指一种工具或物品。根据字面理解,“麻”指的是含有纤维的植物,如苎麻、黄麻等,而“槌”是打击用的棒状物。综合这些信息可以推测,《麻槌》可能是用于某些特定用途的工具,但具体应用场景不多见。在没有更多语境的情况下,以下是对《麻槌》的一个可能解释以及五句造句:

可能的解释:

  1. 手工艺品制作工具:一种用于手工编织或刺绣时敲打整理纤维材料的手工工具。
  2. 农业相关工具:可能是某些特定地区或行业使用的特殊工具,如在处理麻类作物时用来辅助工作的器械。

造句:

  1. 那位老手艺人手中拿着的麻槌,是他在几十年中编织布匹不可或缺的助手。
  2. 在制作传统手工艺品的过程中,匠人们常常需要用到各种各样的工具,比如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麻槌
  3. 这个村庄以其精湛的手工技艺闻名遐迩,村民们自制各种工具,如麻槌等,用于日常生产和生活。
  4. 他小心翼翼地用麻槌敲打在布匹上,每一槌都是对他艺术追求的执着体现。
  5. 当需要对材料进行细致处理时,麻槌便成了这些工匠们最得力的助手。

请注意,《麻槌》一词的具体含义可能会根据不同的语境有所不同,在没有更多背景信息的情况下做出上述解释和造句。如果《麻槌》是某个特定领域的专用名词或方言中的说法,请提供更多信息以便更准确地理解和应用。

分词解释

1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布。~衣。~袋。~绳。~纺。2 指“芝麻”:~酱。~油。3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了。4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痹。~醉。~木不仁。5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子。6 带细碎斑点的:~雀。~蝇。7 喻纷乱:~乱。~沸。8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