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疹的拼音、解释、组词
麻疹的简介:
má zhěn
俗称“痧子”。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以五岁以下儿童多见。发病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2-3日后,在口腔颊唇黏膜处可见细小点状白色小斑(柯氏斑);发热3-4日后,全身可出现皮疹,初为细小淡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可融合成片,皮疹出现高峰时,全身可高热、咽痛、精神萎靡,甚至谵妄、抽搐等,此时常可并发肺炎、心肌炎、喉炎、脑炎等。
俗称“痧子”。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以五岁以下儿童多见。发病先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发热2-3日后,在口腔颊唇黏膜处可见细小点状白色小斑(柯氏斑);发热3-4日后,全身可出现皮疹,初为细小淡红色斑丘疹,压之褪色,可融合成片,皮疹出现高峰时,全身可高热、咽痛、精神萎靡,甚至谵妄、抽搐等,此时常可并发肺炎、心肌炎、喉炎、脑炎等。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一种由麻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飞沫传染,潜伏期约十天。患者有发烧、咳嗽等症状,且全身皮肤会出现红色斑点,患过一次即可终身免疫。【例】麻疹的初期症状很像感冒,所以极易被忽略。 △痲疹、痧子
1. 病名。一种由麻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属飞沫传染,潜伏期约十天,患过一次即可终生免疫。也称为「痲疹」、「痧子」。
《麻疹》是一种常见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由麻疹病毒引起。其病发初期类似于感冒症状,但随后会发展出典型的红色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向下蔓延至全身。此病多发生在儿童中,但在未接种疫苗的成年人群中也有可能出现。
详细解释:
-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如患者咳嗽、打喷嚏时释放的含有病毒的微粒。
- 症状:包括高烧、干咳、流鼻涕或结膜炎,随后发展成全身性皮疹。
- 预防措施:最有效的方法是接种麻疹疫苗。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儿童应在12至15个月龄时接受第一次麻疹疫苗接种,并在4岁再次加强免疫。
造句:
- 李女士带孩子去打了麻疹疫苗,希望孩子能免受此病的困扰。
- 学校因多名学生患上了麻疹而采取了隔离措施。
- 在疫情期间,除了新冠疫苗外,还应考虑到麻疹、流感等其他疾病的预防。
- 医生提醒家长们带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并注意个人卫生以防止感染。
- 政府加大了对麻疹疫苗接种的宣传力度,以提高公众认知度和覆盖率。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