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经儿的拼音、解释、组词

麻经儿的简介:

má jīng ér/er
1. 缕状的生麻;也指麻绳。

  • 修订版
  • AI解释

1. 系物用的麻线。

关于“麻经儿”,在标准的现代汉语词典中,并没有收录这个词汇,因此它可能是一个方言词或某个地方、领域的特有词汇。通常,“麻经儿”可能是形容某种状态或者物品的样子。由于缺乏具体的语境和用法描述,在给出解释前,我会尽量根据“麻”字(通常指不平整的布或纤维)和“经儿”(小而细长的东西)推测其可能的意义,并提供5个造句。

详细解释: 假设“麻经儿”指的是类似于棉线、丝线或其他纤细的植物纤维,但质地粗糙,不如常规的纺织品那么细腻。这种描述可能是用于特定类型的编织物或手工制品中的一种材料。在一些方言中,“麻”也可能带有幽默或者夸张的意味。

造句: 1. 奶奶用麻经儿编出了一条结实耐用的围裙。 2. 小明把麻经儿绕成一团,准备用来做手工编织品。 3. 刚从地里摘来的粗麻经儿,得用水洗一洗才能使用。 4. 他小心翼翼地挑选着每根麻经儿,希望编织出精美的挂毯。 5. 麻经儿虽然粗糙,但在某些特殊工艺品制作中却能展现出独特的风格。

请注意,以上解释及造句是基于对“麻经儿”的推测,如果“麻经儿”有更确切的定义或用法,请提供更多的上下文信息以便进一步准确理解。

分词解释

1 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布。~衣。~袋。~绳。~纺。2 指“芝麻”:~酱。~油。3 像腿、臂被压后的那种不舒服的感觉:脚~了。4 感觉不灵,或丧失感觉,引申为思想不敏锐:~痹。~醉。~木不仁。5 面部痘瘢,引申指物体表面粗糙:~子。6 带细碎斑点的:~雀。~蝇。7 喻纷乱:~乱。~沸。8 姓。

jīng

1 织布时用梭穿织的竖纱,编织物的纵线,与“纬”相对:~纱。~线。~纶(➊整理过的蚕丝;➋喻政治规划)。2 地理学上指通过南北极与赤道成直角的线(亦作“子午线”):东~。西~。~度。~纬仪。3 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亦称宗教中讲教义的书,或称某一方面事物的专著:诗~。易~。~书。~卷。~文。~义。~传(zhuàn )(儒家经典与注疏的合称)。四书五~。~史子集。黄帝内~。4 治理,管理:~理。~营。~商。~济。~纪。~天纬地。5 通过:~过。~历。~验。~手。~办。~年累月。~久不息。6 禁受:~受。~风雨,见世面。7 常行的,历史不变的:~常。~费。荒诞不~。8 中医指人体内较大的脉络:~脉。~络。9 表示动作的时间而且完成了:已~。曾~。10 缢死,上吊:自~。11 妇女每月一次由阴道排出血液:月~。~血。12 古同“ 京 ”,数目。13 姓。

ér

1 小孩子:婴~。~戏。2 年轻的人(多指青年男子):男~。~女情。3 儿子,男孩子:~子。生~育女。4 父母对儿女的统称,儿女对父母的自称。5 助詞:❶多用作名词后缀。❷用于形容词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