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的组词
第常见的组词有:第一义,第一夫人,第一手,第十二夜,第一,第六感觉,第三种人,第一性,第屋,第名,第二乘,第一次东征,第宇,第二世界,第馆,第一声,第五,第二性征,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第二产业,第二课堂,第三产业,第一人称,第使,第一国际,第一野战军,第二职业,第二野战军,第一线,第八
词语 | 解释 |
---|---|
第一义 | 第一义 dì yī yì1.佛教语。指最上至深的妙理。也称第一义谛﹑真谛﹑胜义谛。与世谛﹑俗谛或世俗谛对称。 2.泛指最为重要的道理。 |
第一夫人 | 第一夫人 dì yī fū rén一国中国家元首的妻子。 |
第一手 | 第一手 dì yī shǒu1.技艺最强的能手。 2.直接的﹐带有原始性质的。 |
第十二夜 | 第十二夜 dì shí èr yè剧本。英国莎士比亚作于1600年。孪生兄妹西巴斯辛和薇奥拉在海上遇难,流落异地。薇奥拉女扮男装,成为公爵的侍从,为公爵和他的恋人奥丽维娅伯爵小姐传递情书,不久薇奥拉自己爱上了公爵,而伯爵小姐却爱上了女扮男装的薇奥拉。西巴斯辛到此寻找妹妹,因兄妹面貌相像,伯爵小姐把他当作薇奥拉表示爱情。最终误会解除,两对情人成为眷属。 |
第一 | 第一 dì yī1.等第次序居首位或首位的。 2.形容程度最深;最重要。 |
第六感觉 | 第六感觉 dì liù/lù gǎn jué/jiào1.指眼﹑耳﹑鼻﹑舌﹑身五官所属的视﹑听﹑嗅﹑味﹑触觉五种感觉以外的敏锐感觉。 |
第三种人 | 第三种人 dì sān zhǒng/zhòng rén1.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胡秋原﹑苏汶等人﹐自称是居于国民党反动文人和左翼革命文学阵营之间的所谓"第三种人"。他们的核心思想是"文艺自由"论﹐并用以反对左翼文学所提倡的文艺为革命政治服务的主张。 |
第一性 | 第一性 dì yī xìng1.直接的﹑原始的﹑感性的。 |
第屋 | 第屋 dì wū1.犹第宅。 |
第名 | 第名 dì míng1.评定名次。 2.列上名字。谓科举中式。 |
第二乘 | 第二乘 dì èr chéng/shèng1.第二等。 |
第一次东征 | 第一次东征 dì yī cì dōng zhēng1925年1月,占据广东东江地区的军阀陈炯明,在英帝国主义和北洋军阀的支持下,乘孙中山北上之机,以“救粤军总司令”名义,率部进犯广州。广东革命政府以粤、滇、桂、湘各军组成东征联军,以黄埔军校教导团和学生军为主力,于3月底击溃陈炯明主力。4月20日,滇军进驻惠州,第一次东征胜利结束。 |
第宇 | 第宇 dì yǔ1.犹官邸。 |
第二世界 | 第二世界 dì èr shì jiè毛泽东划分“三个世界”的内容之一。指以欧洲为主,包括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它们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依附于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另一方面,它们为了自身利益,在政治和经济等领域联合起来,与超级大国抗衡。 |
第馆 | 第馆 dì guǎn1.犹第宅。 |
第一声 | 第一声 dì yī shēng1.指普通话阴平﹑阳平﹑上﹑去四类字调中的阴平声。如"哀""方""肌""秧"等字调为第一声。 |
第五 | 第五 dì wǔ1.复姓。东汉时有第五伦。见《后汉书》本传。 |
第二性征 | 第二性征 dì èr xìng zhēng性成熟(青春期)时才出现的与性别有关的外表特征。男性表现为长胡须、体格高大、喉结突出、声调较低等;女性表现为骨盆宽大、乳房增大、音调较高,皮下脂肪较多及月经来潮。 |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 第三代电子计算机 dì sān dài diàn zǐ jì suàn jī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制造的电子计算机。1964年开始出现,60年代末大量生产。其机种多样化、系列化,外部设备品种繁多,并开始与通信设备相结合而发展为由多机组成的计算机网。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几千万次、上亿次。中国于1970年研制成第一台集成电路计算机。 |
第二产业 | 第二产业 dì èr chǎn yè产业划分的类别之一。一般指以工业为主的产业。中国除采掘业、制造业以及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生产业外,还包括建筑业。 |
第二课堂 | 第二课堂 dì èr kè táng1、指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组织的课外活动:开辟~,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增长才干。2、指职业教育或成人教育。 |
第三产业 | 第三产业 dì sān chǎn yè产业划分的类别之一。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产业。中国分为四个层次:(1)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讯、商业、饮食、物资供销和仓储等业;(2)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保险、地质普查、房地产、公用事业、居民服务、旅游、咨询信息等业;(3)科学文化和教育部门;(4)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等部门。 |
第一人称 | 第一人称 dì yī rén chēng/chèn/chèng1.在言语(书面或口头)活动中﹐指称说话人自己的﹐为第一人称。如"我"﹑"我们"等。在文学作品中第一人称"我"可以是作者自己﹐也可以是虚构的人物。 |
第使 | 第使 dì shǐ1.但使。 |
第一国际 | 第一国际 dì yī guó jì即“国际工人协会”。世界无产阶级第一个群众性国际组织。1864年9月在伦敦召开的国际工人会议上宣告成立。马克思出席了大会,并起草了《国际工人协会成立宣言》和《国际工人协会临时章程》,提出“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口号。1876年因组织形式不适应形势发展而宣布解散。1889年第二国际成立后,国际工人协会被称为第一国际。 |
第一野战军 | 第一野战军 dì yī yě zhàn jūn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之一。由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主力部队发展而成。1947年3月组成西北野战兵团,同年7月改编为西北野战军,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委。1949年2月改为第一野战军。曾发动延安保卫战等战役,解放了西北全境。1949年11月与西北军区合并,次年5月第一野战军番号被撤销。 |
第二职业 | 第二职业 dì èr zhí yè1. 指在职职工在业余时间从事的有经济收入的活动。如:勤工助教——中小学教师的“第二职业”。 |
第二野战军 | 第二野战军 dì èr yě zhàn jūn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主力之一。由抗日战争时期晋冀鲁豫边区八路军及地方部队发展而成。1945年8月组成晋冀鲁豫军区,刘伯承任司令员,邓小平任政委。1946年6月组成晋冀鲁豫野战军。1947年6月主力强渡黄河,揭开解放战争战略进攻的序幕。1948年5月改称中原野战军。1949年2月改为第二野战军。曾参与发动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西南战役。解放了中原、华中和西南广大地区。1950年2月组成西南军区,5月第二野战军番号被撤销。 |
第一线 | 第一线 dì yī xiàn1.战地的最前线。 2.指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等实际活动的地方或岗位。 |
第八 | 第八 dì bā1.复姓。汉有第八矫。见《元和姓纂》卷八引《风俗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