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拼音、解释、组词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简介:
dì èr cì guó nèi/nà gé/jí mìng zhàn zhēng
即“土地革命战争”。
即“土地革命战争”。
- AI解释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概念,指的是1927年至1937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反帝反封建武装斗争。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和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统治方面进行了不懈努力。
具体解释如下: - 背景: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结束后,由于蒋介石背叛革命,国共两党合作破裂,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 - 主要内容: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游击战争、根据地建设等行动。其中以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为代表的土地革命运动最为著名。 - 重大事件: - 南昌起义(1927年8月):标志党独立武装斗争的开始; - 长征(1934-1935年):中国工农红军的战略大转移,确保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力量的核心和骨干得以保存,并成功转移到陕北建立新的根据地。 -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标志着土地革命战争基本结束。
以下是五个使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概念造的句子:
-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长河中,井冈山成为红色革命的重要摇篮。
- 由于《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国共产党成功扩大了自己的影响区域,并在各地建立了根据地。
- 新中国的成立,是《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伟大斗争的结果和必然的产物。
- 通过学习历史,我们深刻认识到,《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对于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和启示意义。
- 在回顾《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历史时,可以清晰看到中国共产党如何一步步克服困难,最终赢得胜利。
分词解释
第
dì
1 次序:~一。次~。等~。2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及~。落~。3 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府~。门~。进士~。4 但:运动有益于健康,~不宜过于剧烈。5 姓。
二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次
cì
1 第二:~日。~子。~等。~要。2 质量、品质较差的:~品。~货。3 等第,顺序:~第。~序。名~。4 化学上指酸根或化合物中少含两个氧原子的:~氯酸。5 中间:胸~。6 量词,回:~数(shù)。初~。三番五~。7 旅行所居止之处所:旅~。舟~。~所。8 姓。
国
guó
1 有土地、人民、主权的政体(古代指诸侯所受封的地域):~家。~土。~体( ➊ 国家的性质; ➋ 国家的体面)。~号。~度(指国家)。~策。~情。~法。~力。~防。~威。~宝(➊ 国家的宝物;➋ 喻对国家有特殊贡献的人)。~格。~魂。~是(国家大计,如“共商~是”)。2 特指中国的:~产。~货。~粹。~乐(yuè ㄩㄝˋ)。~药。3 姓。
内
nèi,nà
1 里面,与“外”相对:~部。~外。~定。~地。~阁。~行(háng )。~涵。2 称妻子或妻子家的亲戚:~人。~亲。~弟。3 亲近:~君子而外小人。
革
gé
1 去了毛经过加工的兽皮:皮~。~履(皮鞋)。~囊。2 改变:~新。~命(➊原意是改变命运;➋现指改变社会制度、建立新社会的群众运动;➌亦指改造旧技术、旧思想的运动)。改~。变~。3 取消,除掉:~除。~职。~故鼎新(去除旧的,建立新的)。4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如鼓等。5 姓。
命
mìng
1 动植物的生活能力:生~。救~。逃~。拼~。~脉。性~。相依为~。2 迷信认为生来就注定的贫富、寿数等:天~。~相(xiàng )。~运(a.迷信指生死、贫富和一切遭遇;b.喻发展变化的趋向,如“人民一定能掌握自己的~~”)。3 上级对下级的指示:奉~。遵~。~令。使~。4 给予(名称等):~名。~题。~意。5 指派,使用:~官。
战
zhàn
1 打仗:~争。~机。~绩。~略。~术。~国(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2 泛指争斗,比高下:论~。争~。3 发抖:~抖。寒~。胆~心惊。4 姓。
争
zhēng
1 力求获得,互不相让:~夺。竞~。~长论短。2 力求实现:~取。~气。~胜。3 方言,差,欠:总数还~多少?4 怎么,如何(多见于诗、词、曲):~不。~知。~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