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性征的拼音、解释、组词

第二性征的简介:

dì èr xìng zhēng
性成熟(青春期)时才出现的与性别有关的外表特征。男性表现为长胡须、体格高大、喉结突出、声调较低等;女性表现为骨盆宽大、乳房增大、音调较高,皮下脂肪较多及月经来潮。

  • AI解释

第二性征》是法国作家西蒙·波娃在其著作《第二性》中提出的概念,指在生物性别确定之后,由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而发展出的一系列与性别相关的特征、行为及态度。这些特征不仅包括身体上的变化,也涵盖了心理和社会层面的变化。第二性征强调了性别身份的社会构建性质,而非单纯基于生物学差异。

以下是五个使用“第二性征”的句子:

  1. 随着青春期的到来,男性和女性都会经历一系列的第二性征变化。
  2. 在现代社会中,第二性征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探讨性别歧视及其对个体的影响。
  3. 通过教育和文化变革,我们可以逐步打破固有的第二性征刻板印象。
  4. 许多青少年在探索自己的性别认同时,可能会经历与传统定义的第二性征不符的感受或行为模式。
  5. 第二性征的研究有助于增进我们对人类多样性的理解和接纳。

分词解释

1 次序:~一。次~。等~。2 科举考试及格的等次:科~。及~。落~。3 封建社会官僚贵族的大宅子:宅~。府~。门~。进士~。4 但:运动有益于健康,~不宜过于剧烈。5 姓。

èr

1 数名:一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贰”代)。2 双,比:独一无~。3 两样,别的:~话。不~价。

xìng

1 人或事物的本身所具有的能力、作用等:~质。~格。~命(生命)。~能。个~。属~。2 性质,思想、感情等方面的表现:典型~。开放~。指令~。3 男女或雌雄的特质:~别。男~。女~。4 有关生物生殖的:~交。~欲。~爱。~感。~解放。5 表示名词(以及代词、形容词)的类别的语法范畴。

zhēng

1 远行:长~。~途。~夫。~人。~衣。~帆(远行的船)。2 用武力制裁,讨伐:~服(用力制服)。~讨。~伐。~战(出征作战)。南~北战。3 召集:~兵。~募(招募兵士)。~集兵马。4 收集:~税。~粮。5 招请,寻求:~求。~稿。~婚。~聘(招聘)。~询(征求意见)。6 证明,证验:~引(引用,引证)。信而有~。7 表露出来的迹象:特~。~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