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的组词
阿常见的组词有:阿下,阿匼取容,阿尔诺芬尼夫妇像,阿弥巴,阿意取容,阿妈,阿纨,阿土生,阿弥陀佛(阿ē),阿保之功,阿保之劳,阿姥,阿伯,阿黎,阿房,阿多,阿梨,阿爹,阿耨,阿兹特克文化,阿尔法射线,阿乡,阿育王(as′oka),阿阇梨,阿僧秪劫,阿赖耶识,阿邑,阿罗汉,阿正,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词语 | 解释 |
---|---|
阿下 | 阿下 ā xià1.亲附而卑下之。 |
阿匼取容 | 阿匼取容 ē kē qǔ róng谄媚他人,以取得其喜悦。同“阿谀取容”。 |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 阿尔诺芬尼夫妇像 ā ěr nuò fēn ní fū fù xiàng油画。尼德兰扬·凡·爱克作于1434年。描绘一对新婚夫妇在洞房里的情景:新郎阿尔诺芬尼举起右手宣誓,他将终生爱他的妻子;新娘伸出右手放在丈夫的左手上,表示永远忠实于他。人物的表情、服饰以及室内陈设的刻画十分细致、逼真。 |
阿弥巴 | 阿弥巴 ā mí bā1.变形虫。 |
阿意取容 | 阿意取容 ē yì qǔ róng指曲从其意,以取悦于人。 |
阿妈 | 阿妈 ā mā1.父亲。 2.方言。母亲。 3.为旧时仆人对女主人的称呼。 4.丈夫对老年妻子的昵称。 5.对年老妇女的敬称。 |
阿纨 | 阿纨 ā wán1.犹阿缟。 |
阿土生 | 阿土生 ā tǔ shēng1.指土里土气孤陋寡闻的人。 |
阿弥陀佛(阿ē) | 阿弥陀佛(阿ē) ē mí tuó fó梵文amitbhabuddha的音译。佛名。居西方极乐世界。净土宗所尊奉的主佛。《阿弥陀经》说,只要念此佛名号,深信无疑,死后就能被接引往生净土。故亦称“无量寿佛”、“接引佛”。密教称之为“甘露王”。后世所说的“念佛”,多指念其名号。佛殿中,塑像常与释迦、药师二佛并坐,称三尊。 |
阿保之功 | 阿保之功 ē bǎo zhī gōng阿保:保护,养育。扶持、养育的功劳。 |
阿保之劳 | 阿保之劳 ē bǎo zhī láo指扶持、养育的功劳。同“阿保之功”。 |
阿姥 | 阿姥 ā mǔ1.指西王母。 2.老年妇女。 |
阿伯 | 阿伯 ā bó1.丈夫的哥哥。 |
阿黎 | 阿黎 ā lí1.见"阿梨"。 |
阿房 | 阿房 ē fáng1.指阿房宫。 |
阿多 | 阿多 ā duō1.古回纥语。指父亲。 |
阿梨 | 阿梨 ā lí1.亦作"阿黎"。 2.波斯皂荚。 3.佛教语。阿阇梨之省称。意为圣者﹑高僧。 |
阿爹 | 阿爹 ā diē1.父亲。 2.对长者的敬称。 3.祖父。 |
阿耨 | 阿耨 ā nòu1.佛教语。意译为极微。今译为原子。 2.见"阿耨达池"。 |
阿兹特克文化 | 阿兹特克文化 ā zī tè kè wén huà拉丁美洲印第安人三大文化之一。由居住在今墨西哥的阿兹特克人创造。14世纪初,阿兹特克人定居于墨西哥中部谷地。后不断扩张,16世纪初形成东达墨西哥湾、西抵太平洋的庞大国家。1521年被科尔特斯率领的西班牙殖民者灭亡。阿兹特克文化吸收了玛雅文化等各种印第安人文化成就,农业发达,金属冶炼和制作技艺精良,建筑宏伟,使用象形文字,有精确的历法系统。后被西班牙殖民者破坏。 |
阿尔法射线 | 阿尔法射线 ā ěr fǎ shèì xiàn见〖甲种射线〗。也作α射线。 |
阿乡 | 阿乡 ā xiāng1.对农民的污蔑性称呼。亦用为对孤陋寡闻者的戏称。 |
阿育王(as′oka) | 阿育王(as′oka) ā yù wáng1.梵语。或译作阿输迦。意为无忧王。为古印度名王旃陀罗笈多之孙,宾头沙罗之子,初奉婆罗门教,后皈依佛教,崇佛教为国教。颁布许多以佛教治国的敕令,刻在山岩或石柱上,并派人到国外传教,对以后佛教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
阿阇梨 | 阿阇梨 ā dū lí1.见"阿阇黎"。 |
阿僧秪劫 | 阿僧秪劫 ā sēng dī jié1.见"阿僧祇劫"。 |
阿赖耶识 | 阿赖耶识 ā lài yē shí1.亦作"阿黎耶识"。 2.梵语?layavijn~?na的译音。意译为"藏识"。为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 |
阿邑 | 阿邑 ā yì1.阿谀逢迎。 |
阿罗汉 | 阿罗汉 ā luó hàn见〖罗汉〗。[arhat] |
阿正 | 阿正 ā zhèng1.旧时对正妻的昵称。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ā nòu duō luó sān miǎo sān pú tí1.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上正等正觉"。一译为"无上正遍知"。是佛无上觉智。佛教认为得到这种无上的﹑正确的﹑普遍的觉智﹐即名为"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