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的组词
阿常见的组词有:阿鼻狱,阿紫,阿物儿,阿妈,阿右,阿姐,阿波罗,阿借,阿况,阿锡,阿赖耶识,阿母子,阿上,阿堂,阿细跳月,阿隐,阿没,阿亚库乔战役,阿特拉斯(atlas),阿各绰,阿庾多,阿阳,阿鼻鬼,阿飞,阿时趋俗,阿拉伯的劳伦斯,阿罔,阿姥,阿耨,阿那曲
词语 | 解释 |
---|---|
阿鼻狱 | 阿鼻狱 ā bí yù1.见"阿鼻地狱"。 |
阿紫 | 阿紫 ā zǐ1.狐狸的别称。 |
阿物儿 | 阿物儿 ā wù er1.犹东西﹐对人的戏称或蔑称。 |
阿妈 | 阿妈 ā mā1.父亲。 2.方言。母亲。 3.为旧时仆人对女主人的称呼。 4.丈夫对老年妻子的昵称。 5.对年老妇女的敬称。 |
阿右 | 阿右 ā yòu1.偏私袒护。 |
阿姐 | 阿姐 ā jiě1.姐姐。 |
阿波罗 | 阿波罗 ā bō luó希腊神话中的太阳神。主神宙斯之子。主管光明、青春、医药、畜牧、音乐等。曾与孪生姐姐阿耳忒弥斯一起,杀死迫害其母的巨蟒皮同和羞辱其母的尼俄柏及其子女。一说是希腊文化的守护神。有关他的神话十分丰富。古希腊的雕刻艺术常借他的形象表现男性的美。 |
阿借 | 阿借 ē jiè1.逢迎宽容。 |
阿况 | 阿况 ā kuàng1.方言。哥哥。 |
阿锡 | 阿锡 ā xī1.亦作"阿緆"。 2.精致的丝织品和细布。《汉书.礼乐志》﹕"被华文﹐厕雾縠﹐曳阿锡﹐佩珠玉。"颜师古注引如淳曰﹕"阿﹐细缯。锡﹐细布也。"《文选.司马相如》﹕"于是郑女曼姬﹐被阿緆﹐揄纻缟。"李善注﹕"緆与锡古字通。"《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汉书.司马相如传上》作"阿锡"。一说为齐东阿出产的细布。见明杨慎《艺林伐山.阿锡》。参见"阿缟"。 |
阿赖耶识 | 阿赖耶识 ā lài yē shí1.亦作"阿黎耶识"。 2.梵语?layavijn~?na的译音。意译为"藏识"。为佛教大乘唯识宗的内在心识的第八识﹐是世界和众生"自我"的本源﹐它含藏着一切事物的种子﹐也是轮回的主体和解脱的依据。 |
阿母子 | 阿母子 ā mǔ zǐ1.即阿武子。《新唐书.魏元忠传》﹕"安乐公主私请废太子﹐求为皇太女﹐帝以问元忠﹐元忠曰﹕'公主而为皇太女﹐驸马都尉当何名?'主恚曰﹕'山东木强安知礼?阿母子尚为天子﹐我何嫌?'宫中谓武后阿母子﹐故主称之。"参见"阿武子"。一说﹐"阿母子"当作"阿母"﹐误衍"子"字。见清王鸣盛《十七史商榷.新旧唐书十九》。 |
阿上 | 阿上 ē shàng1.谓曲意逢迎上司。 |
阿堂 | 阿堂 ā táng1.母亲。 |
阿细跳月 | 阿细跳月 ā xì tiào yuè也称“阿西跳月”、“跳月”。自称“阿西”、“撒尼”的彝族民间传统舞蹈。流行于云南弥勒、路南、泸西等地。青年男女社交娱乐形式。男舞者弹大三弦或吹笛子,女子合着节拍与男对舞。或者牵手围圈,左右摆动,拍掌踹脚,旋转而舞。 |
阿隐 | 阿隐 ā yǐn1.庇护隐瞒。 |
阿没 | 阿没 ā méi1.何﹐什么。 |
阿亚库乔战役 | 阿亚库乔战役 ā yà kù qiáo zhàn yì南美独立战争中的一次重要战役。1824年12月9日,在秘鲁阿亚库乔平原,玻利瓦尔的部将苏克雷率军与西班牙主力部队展开激战,西军虽然占有地形和兵力上的优势,但却遭到围歼。此役后,秘鲁全境解放。 |
阿特拉斯(atlas) | 阿特拉斯(atlas) ā tè lā sī希腊神话中提坦神之一。天神乌拉诺斯与地神盖亚之子。因反抗宙斯失败,被罚在世界最西处用头和手顶住天。欧洲人多以他的画像装饰地图封里,由此称地图集为“阿特拉斯”。 |
阿各绰 | 阿各绰 ā gě chuò1.亦作"阿磕绰"。亦作"阿可绰"。 2.象声词。 |
阿庾多 | 阿庾多 ā yǔ duō1.梵语的译音。数词。兆﹐即一万亿。 |
阿阳 | 阿阳 ā yáng1.自称。犹我。 2.引申为自己生养的。 |
阿鼻鬼 | 阿鼻鬼 ā bí guǐ1.指阿鼻地狱里的鬼卒。 |
阿飞 | 阿飞 ā fēi指身着奇装异服、举动轻狂的青少年流氓。 |
阿时趋俗 | 阿时趋俗 ē shí qū sú阿:迎合。迎合时尚和世俗。 |
阿拉伯的劳伦斯 | 阿拉伯的劳伦斯 ā lā bó de láo lún sī美国故事片。霍里逊影片公司、哥伦比亚影片公司1962年联合摄制。罗·博尔特编剧,大卫·里恩导演,彼·奥图尔、亚·吉尼斯主演。1916年,在开罗的英国驻军劳伦斯中尉,奉命协调阿拉伯部落之间的倾轧不和,并指挥阿拉伯人袭击土耳其驻军,被阿拉伯人尊为英雄。后因到大马士革调解失败,被调回英国。 |
阿罔 | 阿罔 ā wǎng1.阿谀欺骗。 |
阿姥 | 阿姥 ā mǔ1.指西王母。 2.老年妇女。 |
阿耨 | 阿耨 ā nòu1.佛教语。意译为极微。今译为原子。 2.见"阿耨达池"。 |
阿那曲 | 阿那曲 ā nā qū1.词牌名。本为七言绝句﹐唐人以入乐府。旧题杨太真所作﹐宋人又名《鸡叫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