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耨达池的拼音、解释、组词

阿耨达池的简介:

ā nòu dá chí
1.梵语Anavatapta的译音。意译为"无热恼"。池名。唐代称为无热恼池。此池在五印度北﹐大雪山北香山南﹐二山之中。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序》作"阿那婆答多池"。

  • AI解释

阿耨达池》,这个名字源自古代印度佛教文献,是梵文 "Ānaddha-cetiya" 的音译。在佛经中,“阿耨达”通常指的是“无热”,而“池”则是指一种特定的水域。结合起来,这个词语特指一个没有炎热之苦的、清凉宁静的地方,在佛教经典中,它常常象征着极乐世界或净土。

在《华严经》等佛教经典中,《阿耨达池》经常被描述为位于西方极乐世界的中心,是一个充满祥和与快乐的空间。其水清澈透明,四季常春,无冬夏之别,是菩萨和诸神居住的地方。

以下是一些使用“阿耨达池”这一词语的造句:

  1. 他的内心世界就像《阿耨达池》,平静而清凉。
  2. 在这首诗中,诗人借用了《阿耨达池》的形象,描绘了一个远离尘嚣的理想居所。
  3. 佛教徒们常向往着能够到达一个如《阿耨达池》般纯净、宁静的境界。
  4. 宗教艺术作品经常以《阿耨达池》为主题,展现其神圣与美丽。
  5. 每当烦恼困扰时,他就会想象自己置身于《阿耨达池》,感受那份清凉与平静。

请注意,“阿耨达池”通常作为专有名词出现,在具体语境中使用时往往不需要进一步解释。

分词解释

ā,ē

1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大。~爷。~爹。~罗汉。~毛。~婆。~弟。~姊。

1 通:四通八~。~德(通行天下的美德)。~人。~士(达人)。2 通晓:洞~。练~。3 遍,全面:~观(对不如意的事情看得开,不计个人的得失)。4 到:到~。抵~。通宵~旦。5 实现:目的已~。6 传出来:传(chuán)~。转(zhuǎn )~。7 得到显要的地位:显~。~官贵人。8 姓。

chí

1 水塘,多指人工挖的:~子。水~。~鱼之殃(喻因牵连而受到的灾祸。亦称“池鱼之祸”)。2 湖:~盐(从咸水湖采取的盐,成分和海盐相同)。3 像水池的:浴~。花~。乐(yuè)~。舞~。4 护城河:城~。金城汤~。5 旧时指剧场中正厅前部:~座。6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