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堵物的拼音、解释、组词

阿堵物的简介:

ē dǔ wù
六朝王夷甫为人清高,从不说及“钱”字。妻子想试试他,把铜钱串起来绕床一周。王夷甫醒来,无法下床,便大声呼叫婢女:“快拿开阿堵物!”阿堵,六朝人的口语,意思是“这个”。后人指为钱的别称,有讽刺意义。见《世说新语·规箴》。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晋王衍嫉其妇贪浊,口未曾言钱字。妇欲试之,使婢以钱绕床,王衍晨起,即令婢曰:举却阿堵物。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后遂借指钱。宋.张耒.和无咎诗二首之二:爱酒苦无阿堵物,寻春奈有主人家?

1. 晋王衍嫉其妇贪浊,口未曾言钱字。妇欲试之,使婢以钱绕床,王衍晨起,即令婢曰:「举却阿堵物。」见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规箴》。后遂借指钱。宋.张耒〈和无咎〉诗二首之二:「爱酒苦无阿堵物,寻春奈有主人家?」

阿堵物》这个词源自中国古代,属于文言词汇。它主要出现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并在后世文学作品中偶有出现。"阿堵"是古代对"这个"或"这"的一个口语化称呼,“物”则是指代具体的实物或事物。因此,《阿堵物》通常用来泛指人世间的事物、俗世之物,尤其带有贬义色彩,常被用于批评世人过分执着于尘世的物质享受。

详细解释

  • 阿堵物:在古代汉语中,“阿”和“堵”都是表示近指的代词,“阿堵”可以理解为“这”,而“物”则是事物的意思。综合来看,“阿堵物”实际上就是“这(些)东西”的意思,但用在这里则多带有一种超脱世俗、批评世风之义。
  • 引申意义:在古代文人笔下,这个词往往用来表达对俗世物质享受的厌弃和超越名利之心的态度。它反映了作者们对于精神追求和物质满足之间关系的一种思考。

造句

  1. 虽然世道纷繁复杂,但真正的智者更注重内心的平静与修为,不为阿堵物所累。
  2. 在功成名就之后,他选择了淡出尘世繁华,远离阿堵物的束缚,去追求更为纯粹的生活。
  3. 世人往往过于执着于阿堵物,而忽视了内心真正需要的东西。
  4. 这个时代中,许多人为了追逐阿堵物,牺牲了太多宝贵的时间和精神资源。
  5. 我们应当以更加超然的态度面对生活中的阿堵物,追求内心的平和与自由。

这些造句展示了“阿堵物”在不同语境下的运用及其含义的演变。

分词解释

ā,ē

1 加在称呼上的词头:~大。~爷。~爹。~罗汉。~毛。~婆。~弟。~姊。

1 阻塞(sāi ㄙㄞ),挡:~塞。~挡。~截。~击。~嘴。2 心中不畅快:~心。3 墙:围者如~。4 量词,用于墙。5 古代钟或磐十六枚编成一组,挂在一个架子上称“一堵”。6 姓。

1 人以外的具体的东西:事~。生~。~体。货~。礼~。文~。~价。~质。地大~博。~极必反。2 内容,实质:言之有~。3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议(群众的批评)。待人接~。~望所归(众望所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