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司的拼音、解释、组词
判司的简介:
pàn sī
1.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
1.古代官名。唐代节度使﹑州郡长官的僚属,分别掌管批判文牍等事务。亦用以称州郡佐吏。
- 修订版
- AI解释
1. 职官名。唐朝节度使、州郡的僚属,属专司批判文牍的小官。
《判司》一词在古代中国的文言文中较为常见,主要指的是官职名称。它指的是主管某一特定事务或地方的小官员。这种称谓在中国古代的司法、行政系统中十分普遍。根据不同的时代和地区,“判司”可能有不同的具体职责和级别。
解释
- 判司:在古代中国,特别是在唐代及以后的朝代,"判司"是一种较为具体的官职名称,通常指那些负责某项特定事务的小官员。他们的职位虽然不高,但在处理相关行政、司法事务时却发挥着重要作用。
- 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文书中,“判司”可能涉及的职责范围有所不同,但普遍而言,这种称谓多用于描述具有某种具体职责或分管特定区域的小官。
造句
- 宋代时,为了处理某地复杂的土地纠纷案件,朝廷任命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判司来负责此案。
- 明朝初期,各地的县令和判司密切合作,共同制定了多项地方治理的新政措施。
- 在清朝年间,有位文武双全的判司因其卓越的工作表现被提升为更高一级的官员。
- 一位刚入仕途的年轻人被任命为判司,负责处理一起复杂的商业纠纷案件。
- 唐代时期,许多重要的政策文件都由各地的判司协助起草和执行。
这些句子意在展示“判司”这一官职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使用情况及其所涉及的具体事务。
分词解释
判
pàn
1 区别,分辨,断定:~明。~辨。~据。~读(利用已知的视觉信息符号来判断新获得的视觉信息的含义)。~断。2 分开,截然不同:~然。~若两人。~若鸿沟。3 评定:裁~。谈~。~卷子。4 司法机关对案件的裁决:~词。~决。~案。5 古代官名:通~。~官(中国唐、宋两代辅助地方长官处理公事的人员,传说中借指阎王手下管生死簿的官)。
司
sī
1 主管,操作:~法。~机。~令。~南(古代用磁石做成的辨别方向的仪器,为现在指南针的始祖)。~空(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工程的长官;②复姓)。~徒(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土地和徒役的长官,后为丞相;②复姓)。~马(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军务的长官;②复姓)。~寇(①古代中央政府中掌管刑狱、纠察的长官;②复姓)。2 官署名称:人事~。3 视察:~日月之长短。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