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的拼音、解释、组词
夏至的简介:
xià zhì
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在黄道上经过90°~105°的一段时间。约15.7天,为每年6月21日(或22日)至7月7日(或8日)。狭义上指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90°的时刻,即6月21日(或22日)。黄道上经90°的点又称“夏至点”。此日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其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白昼渐短。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进入夏至,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害也迅速滋生蔓延,需加强田间管理。
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在黄道上经过90°~105°的一段时间。约15.7天,为每年6月21日(或22日)至7月7日(或8日)。狭义上指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90°的时刻,即6月21日(或22日)。黄道上经90°的点又称“夏至点”。此日太阳光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其后太阳光直射位置向南移动,白昼渐短。天文学上规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进入夏至,农作物生长旺盛,杂草、病虫害也迅速滋生蔓延,需加强田间管理。
- 简编版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当阳历六月二十一日或二十二日。【例】夏至这一天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晚最短,南半球则相反。
1. 二十四节气之一。约当国历六月二十一或二十二日,该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晚最短;南半球相反。也称为「北至」、「夏节」。
《夏至》这个词通常用来指代二十四节气之一,它是夏季最炎热的日子,具体日期每年会略有不同,大约在公历6月20日到22日之间。从这一天开始,太阳直射点向北回归线移动,意味着白昼时间达到一年中最长的时期,之后将逐渐缩短。夏至标志着夏天最热的时段即将来临。
以下是五个使用“夏至”这个词造句的例子:
- 夏至一过,天气变得越来越炎热了。
- 古人有在夏至日祭祀祖先和神灵的传统习俗。
- 小区里的居民们利用夏至这个时节,组织了一场热闹的夏日烧烤聚会。
- 由于夏至期间白昼时间长,许多商家会选择延长营业时间来吸引顾客。
- 端午节与夏至的时间相近,两者都与中国古代文化和民间习俗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以上句子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夏至”这个词及其相关的文化意义和生活场景。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