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的组词
吴常见的组词有:吴甲,吴大伯,吴江,吴生,吴山,吴有训(1897-1977),吴趋曲,吴文俊(1919- ),吴淞之战,吴梁,吴趋,吴人不识越境,吴宫,吴晓邦(1906- ),吴沃尧(1866-1910),吴札,吴钱,吴蔡,吴起(?-前381),吴浊流(1900-1976),吴强(1910-1990),吴郡星郎,吴楚七国之乱,吴伟业(1609-1672),吴均(469-520),吴樾(1878-1905),吴歈,吴妆,吴生体,吴太伯
词语 | 解释 |
---|---|
吴甲 | 吴甲 wú jiǎ1.吴地所产之铠甲。 |
吴大伯 | 吴大伯 wú dà/dài/tài bó/bǎi/bà1.见"吴太伯"。 |
吴江 | 吴江 wú jiāng1.吴淞江的别称。 2.县名。属江苏省。 |
吴生 | 吴生 wú shēng1.指唐名画家吴道子。 |
吴山 | 吴山 wú shān1.山名。在今陕西陇县西南。参见"吴岳"。 2.山名。又名胥山。俗称城隍山。在今浙江杭州西湖东南。南宋初,金主亮南侵,扬言欲立马于此。 3.吴地的山。三国吴故地的山。 4.吴地的山。春秋吴故地的山。 5.吴地的山。常泛指江南的山。 |
吴有训(1897-1977) | 吴有训(1897-1977) wú yǒu xùn (1897-1977)物理学家,教育家。江西高安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毕业。美国芝加哥大学博士。曾任清华大学教授、理学院院长,中央大学校长,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所长、副院长、学部委员,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协副主席等职。主要从事x射线散射光谱的研究,曾以精湛的实验技术证实康普顿效应。培养了许多中国物理学人才。 |
吴趋曲 | 吴趋曲 wú qū/cù qū/qǔ1.亦省作"吴趋"。 2.吴地歌曲名。 |
吴文俊(1919- ) | 吴文俊(1919- ) wú wén jùn (1919- )数学家。上海人。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博士。历任北京大学教授,中科院数学研究所研究员、院士,中国数学会理事长。对拓扑学有重要贡献,并应用其成果解决了电子器件中的布线问题。还从事对策论、机器证明和中国古代数学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一系列成果。 |
吴淞之战 | 吴淞之战 wú sōng zhī zhàn鸦片战争中战斗之一。1842年6月英国舰队进攻吴淞炮台,江南提督陈化成率部奋起抗击,击伤敌舰多艘。后因两江总督牛鉴溃逃,英军登陆,陈化成腹背受敌,与所部官兵英勇战死。吴淞炮台失陷,英军占据宝山、上海。 |
吴梁 | 吴梁 wú liáng1.汉吴王刘濞与梁孝王刘武的并称。 |
吴趋 | 吴趋 wú qū/cù1.犹吴门,指吴地。门外曰趋。 2.见"吴趋曲"。 |
吴人不识越境 | 吴人不识越境 wú rén bù shí/zhì yuè jìng1.谓身处异地,环境生疏。 |
吴宫 | 吴宫 wú gōng1.指春秋吴王的宫殿。 2.指三国吴主的宫殿。 |
吴晓邦(1906- ) | 吴晓邦(1906- ) wú xiǎo bāng (1906- )舞蹈艺术家,教育家。江苏太仓人。早年在日本研究舞蹈。30年代在上海创办舞蹈学校和舞蹈研究所,同时从事舞蹈创作。1945年到延安鲁迅文艺学院教授舞蹈。建国后任中央民族歌舞团团长、中国舞协主席。舞蹈作品有《送葬》、《浦江之夜》、《游击队之歌》、《饥火》等。 |
吴沃尧(1866-1910) | 吴沃尧(1866-1910) wú wò yáo (1866-1910)清末文学家。字趼人,广东南海人。因家居佛山,又称“我佛山人”。曾东游日本。后在上海编《月月小说》。政治上倾向改良派。所作小说对晚清社会上的黑暗腐败现象有所揭露,是清末谴责小说的代表作家。著有《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恨海》等。 |
吴札 | 吴札 wú zhá1.春秋吴公子季札的省称。曾历聘鲁齐郑卫晋诸国,以博闻着称,为春秋之贤者。 |
吴钱 | 吴钱 wú qián1.汉吴王濞所铸之钱币。 |
吴蔡 | 吴蔡 wú cài1.吴地和蔡地。 2.金诗人吴激﹑蔡松年的并称。详"吴蔡体"。 |
吴起(?-前381) | 吴起(?-前381) wú qǐ (?-qián 381)战国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卫国人。善用兵,曾为鲁、魏将军,屡立战功。后投楚国,任令尹,辅佐楚悼王实行变法,促进了楚国的富强。悼王死,被旧贵族杀害。 |
吴浊流(1900-1976) | 吴浊流(1900-1976) wú zhuó liú (1900-1976)作家。祖籍广东蕉岭,生于台湾新竹。曾任小学教员。后任《日日新报》、《台湾新报》、《新生报》、《民报》记者。1949年起在机器工业同业公会任职。著有长篇小说《亚细亚的孤儿》,短篇小说集《疮疤集》、《泥泞》及诗集《风雨窗前》等。有《吴浊流全集》。 |
吴强(1910-1990) | 吴强(1910-1990) wú qiáng(1910-1990)作家。江苏安东(今涟水)人。1933年参加左联。1938年参加新四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建国后曾任中国作协上海分会书记处书记、副主席等。著有长篇小说《红日》、中短篇小说集《养马的人》等。 |
吴郡星郎 | 吴郡星郎 wú jùn xīng láng/làng1.吴地杨梅的美称。 |
吴楚七国之乱 | 吴楚七国之乱 wú chǔ qī guó zhī luàn西汉初年诸侯王国的叛乱。汉初,文帝、景帝因中央政权受到诸侯王国势力的威胁,遂采取削弱诸侯实力的措施。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与楚、赵、胶东、胶西、济南、淄川等七国发动叛乱,景帝派周亚夫率军于三个月内平定叛乱。从此诸侯王国势力衰落。 |
吴伟业(1609-1672) | 吴伟业(1609-1672) wú wěi yè (1609-1672)明末清初诗人。字骏公,号梅村,太仓(今属江苏)人。张溥学生,为复社成员。明崇祯年间进士。南明弘光时任少詹事,不久去职。入清后,被迫出仕,官至国子监祭酒。以《圆圆曲》等较有名。有《梅村家藏稿》等。 |
吴均(469-520) | 吴均(469-520) wú jūn (469-520)南朝梁文学家。字叔庠,吴兴故鄣(今浙江安吉)人。官至奉朝请。通史学,长于诗和骈文。其诗在当时颇有影响,人称“吴均体”。明人辑有《吴朝请集》。另著有志怪小说集《续齐谐记》。 |
吴樾(1878-1905) | 吴樾(1878-1905) wú yuè (1878-1905)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安徽桐城人。曾在保定组织军国民教育会支部,并创办《直隶白话报》,宣传反清革命。1905年为击破清廷预备立宪的骗局,在北京车站谋炸出洋考察宪政的五大臣,在爆炸中当场牺牲。 |
吴歈 | 吴歈 wú yú1.春秋吴国的歌。后泛指吴地的歌。 2.指昆曲。 |
吴妆 | 吴妆 wú zhuāng1.见"吴装"。 |
吴生体 | 吴生体 wú shēng tǐ/tī/bèn1.指唐名画家吴道子的绘画风格。 |
吴太伯 | 吴太伯 wú tài bó/bǎi/bà1.亦作"吴大伯"。 2.周古公亶父(太王)长子,仲雍﹑季历之兄。太王欲传位季历及其子昌(即周文王),太伯乃与仲雍出逃至荆蛮,号勾吴。后因以称出亡而让君位与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