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组缃(1908-1994)的拼音、解释、组词

吴组缃(1908-1994)的简介:

wú zǔ xiāng (1908-1994)
小说家。安徽泾县人。毕业于清华大学。1932年参加反帝大同盟。建国后曾任清华大学、北京大学教授,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有短篇小说集《一千八百担》、长篇小说《鸭嘴崂》(又名《山洪》)等。

  • AI解释

《吴组缃(1908-1994)》中的“吴组缃”是两位中国著名作家的名字,这里特指的是第二位。吴组缃(1908年2月6日-1994年7月5日),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历史学家和教育家,同时也是一位重要的新文学史研究专家。

详细解释

  • 生平与成就:吴组缃出生于浙江乌镇,早年在家乡接受教育。他在清华大学国文系毕业后留校任教,并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他的一生成就卓著,在小说创作、古典文学研究及文学史撰写方面都有杰出贡献。

  • 代表作品:他的代表作包括长篇小说《西柳集》、短篇小说集《山洪初发》等,其中《西柳集》被认为是其成名之作。此外,他还编辑了《中国现代文学史稿》,这部著作对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 文学风格与影响:吴组缃的小说创作以乡土题材为主,善于通过对乡村生活的细腻描写来展现人性的复杂和社会变迁。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海外传播。

造句

  1. 吴组缃的《西柳集》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2. 在中国现代文学研究领域,吴组缃是一位不可忽视的重要人物。
  3. 他的长篇小说《西柳集》反映了20世纪初中国的社会状况和农民的生活状态。
  4. 吴组缃不仅是个作家,也是一位杰出的文学批评家和教育家。
  5. 读过吴组缃的作品后,我对中国农村的历史和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分词解释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语。~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4 姓。

1 结合,构成:~成。~合。~阁。~织。~编。2 因工作和学习的需要而结合成的小单位:互助~。创作~。3 合成一体的(文艺作品):~诗。~画。~曲。~舞。4 古代指丝带:~缨(系冠的丝带)。~绶(玉佩上系玉的丝带)。5 量词,用于事物的集体:两~电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