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子的拼音、解释、组词
吴子的简介:
wú zǐ
1.对战国卫人吴起的敬称。 2.南北朝时北人对南人的蔑称。
1.对战国卫人吴起的敬称。 2.南北朝时北人对南人的蔑称。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书名。战国卫吴起著。一卷,或作三卷。为古兵书之一。分为说国、料敌、治兵、论将、变化、励士六篇。
《吴子》,并非一个独立的成语或词汇,而是指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膑所著的一部兵书。这是一部对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品。在历史上,《吴子》被列为十三部兵书中的一部分,内容涵盖了战略战术、治军原则等多个方面。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使用《吴子》中的一些理念或理论,我将结合其中一些著名的篇章来造句:
- 体现“审敌势”思想:孙膑主张要充分了解敌人的力量和意图。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在任何决策之前都要全面分析情况。
-
造句:“在制定新的市场策略前,我们必须审敌势,了解竞争对手的最新动向。”
-
强调“守势为主”的观点:《吴子》中提到,应当采取灵活的战略以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并且在必要时退一步以求将来之功。
-
造句:“在谈判过程中,我们应采取守势为主的态度,避免过度让步而影响长期利益。”
-
贯彻“兵贵神速”的策略:此语强调快速行动的重要性,尤其是在军事冲突中。
-
造句:“为了赶在恶劣天气到来之前完成项目,我们需要兵贵神速地推进工作进度。”
-
强调“知己知彼”的原则:这是《吴子》中的一个核心思想,意味着要全面了解自己和对手的情况,才能做出最明智的决策。
-
造句:“想要赢得比赛,我们不仅需要提高自己的技能水平,还要时刻关注对手的表现情况。”
-
提倡“兵以诈立”的灵活性:这句话指的是在特定情况下采取伪装或其他手段来欺骗敌人。
- 造句:“为了迷惑竞争对手,我们应该灵活地调整自己的策略,并使用一些‘兵以诈立’的方法。”
请注意,《吴子》的原意和上述造句是基于其思想理念进行的理解与应用,可能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和个人理解来使用。
分词解释
吴
wú
1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后扩展至淮河下游一带:~钩(古代吴地出产的一种弯刀,后泛指锋利的刀剑)。~越同舟(喻过去的仇人由于当前利害一致而成为朋友)。2 中国东汉末年三国之一:~下阿蒙(喻原先学识粗浅的人)。3 泛指中国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一带:~语。~牛喘月(喻见到类似事物就胆怯害怕起来)。4 姓。
子
zǐ
1 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年轻人)。2 植物的果实、种子:菜~。瓜~儿。~实。3 动物的卵:鱼~。蚕~。4 幼小的,小的:~鸡。~畜。~城。5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弹(dàn )。棋~儿。6 与“母”相对:~金(利息)。~母扣。~音(辅音)。7 对人的称呼:男~。妻~。士~(读书人)。舟~(船夫)。才~。8 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先秦诸~。9 地支的第一位,属鼠:~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 用于计时:~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夜(深夜)。11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爵。12 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乱~。胖~。13 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门。14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