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谷浑的拼音、解释、组词
吐谷浑的简介:
tǔ yù hún
1.古族名。古鲜卑族的一支。本居辽东,西晋时在首领吐谷浑的率领下西徙至甘肃﹑青海间,至其孙叶延时,始号其国曰吐谷浑。隋初,夸吕称可汗,建都伏俟城。唐时,诺曷钵可汗曾来朝,受封号。后为吐蕃所并。 2.唐时泛指侵扰边境的敌军酋领。 3.复姓。本鲜卑族首领名,后遂为姓氏。见《魏书.官氏志》﹑《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 4.乐府名。本北朝马上乐,周隋时与西凉乐杂奏,成为宫廷音乐,唐时犹存。
1.古族名。古鲜卑族的一支。本居辽东,西晋时在首领吐谷浑的率领下西徙至甘肃﹑青海间,至其孙叶延时,始号其国曰吐谷浑。隋初,夸吕称可汗,建都伏俟城。唐时,诺曷钵可汗曾来朝,受封号。后为吐蕃所并。 2.唐时泛指侵扰边境的敌军酋领。 3.复姓。本鲜卑族首领名,后遂为姓氏。见《魏书.官氏志》﹑《周书.异域传下.吐谷浑》。 4.乐府名。本北朝马上乐,周隋时与西凉乐杂奏,成为宫廷音乐,唐时犹存。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中国古代少数民族之一,主要聚居于今大陆地区青海北部、新疆东南部。其祖先本辽东鲜卑种,西晋时酋帅庶长子吐谷浑率领部分族人迁至陇西,在今青海省以西及四川松藩之地。后势力渐大,唐太宗时曾命李靖等讨伐,国主败亡其子遂降唐,受封为西平郡王。至高宗时败亡于吐番。信奉多神及佛教。以游牧为业。其受汉文化影响较深,政权组织多仿中原王朝官制。
《吐谷浑》的详细解释
吐谷浑(tǔ yù hún) 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在汉朝至唐朝初年活动于青藏高原东部和西部地区。这个名称最早出现在东晋时期,是由该民族首领吐谷浑所创立,原名“曷归渠”,后被音译为吐谷浑或吐浑。吐谷浑人以其杰出的军事才能、政治手腕,在丝绸之路沿线建立了强大的游牧政权,并与当时的各个汉族王朝保持着密切联系。
历史地位和影响: 1. 文化交流: 吐谷浑在中西交流中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促进了佛教等宗教文化的传播。 2. 经济贸易: 他们通过控制着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区域,成为了东西方贸易网络中的关键角色。 3. 民族融合与变迁: 历史上多次与其他民族发生交融,最终逐渐被其他势力所吞并。
造句
- 在古代丝绸之路的漫长岁月里,吐谷浑不仅是军事上的强敌,更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 传说中吐谷浑王曾赠给唐朝皇帝一匹骏马,这体现了两个民族之间友好的往来。
- 吐谷浑的领土范围曾经覆盖了现今青海、甘肃等省的部分地区。
- 通过研究吐谷浑的历史文献,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社会的政治结构与经济发展情况。
- 尽管吐谷浑最终成为历史长河中的一颗流星,但他们留下的文化影响仍然为后世所铭记。
这些句子不仅展示了吐谷浑在历史上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还突显了其对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的巨大贡献,以及留给后世的文化遗产。
分词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