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丝自缚的拼音、解释、组词
吐丝自缚的简介:
比喻自己的所作所为阻碍了自己的行动自由。
- 成语典
- 修订版
- AI解释
1. 义参「作茧自缚」。见「作茧自缚」条。
2. 此处所列为「作茧自缚」之典源,提供参考。 《景德传灯录.卷二九.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善恶不二》我自身心快乐,翛然无善无恶。法身自在无方,触目无非正觉。六尘本来空寂,凡夫妄生执著。涅槃生死平等,四海阿谁厚薄。无为大道自然,不用将心画度。菩萨散诞灵通,所作常含妙觉。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法性本来圆明1>,病愈2>何须执药。了知诸法平等,翛然清虚快乐。 〔注解〕 (1) 圆明:佛家语。圆融容易体会领悟。 (2) 愈:同「愈」,病情好转。
3. 此处所列为「作茧自缚」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蚕吐丝成茧,把自己给裹起来。这本是养蚕时常见的景象,有心人将它用来比喻人做了某事,反将自己困于其中。南朝梁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善恶不二颂〉,颂中有:「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两句。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佛的境界不必外求,它就在我们本来的身心中。一般人不了解,一直向外去追求,于是以为坐禅可以成佛,却不知那就像吐丝为茧,反而牢牢地把自己给困住了。所以颂中接下去说:「法性本来圆明,病愈何须执药。」法性就是佛性,我们的佛性本来就存在的,不必靠外在修练的,就像没生病的人何必吃药呢?在另外一篇〈事理不二颂〉中,志公和尚也说:「一切无非佛事,何须摄念坐禅?」意思也是一样。在〈菩提烦恼不二颂〉中更明白地说:「大道祇在目前,迷倒愚人不了。」佛就在眼前,迷糊的人们不了解,用尽心机往外去寻找,那倒真像是蚕吐丝为茧,把自己越捆越紧,离佛的境界也就越来越远了。后来「作茧自缚」这句成语或即从这里演变出来。出现「作茧自缚」这句成语的文献如:《浮生六记.卷六.养生记逍》:「又读〈逍遥游〉,而悟养生之要,惟在闲放不拘,怡适自得而已。始悔前此之一段痴情,得勿作茧自缚矣乎!」
1. 蚕吐丝作茧困缚自己。后比喻为自作自受。如:「你就别再自作聪明了,订了一大堆根本做不到的规矩,到头来还不只是吐丝自缚。」《景德传灯录.卷二九.志公和尚十四科颂》:「声闻执法坐禅,如蚕吐丝自缚。」
词语释义
“吐丝自缚”是一个汉语成语,意指一个人或事物虽然利用某种手段达到暂时的目的,但最终却因此陷入困境或者被自己所设下的圈套束缚。这里的“丝”指的是各种策略、手段或方法;而“自缚”则是自陷困境的意思。
造句示例
-
公司为了抢占市场先机,采取了激进的营销策略,虽然短期内取得了销量的增长,但长期来看却因为品牌形象受损导致客户流失,可谓是“吐丝自缚”。
-
他在谈判中故意设下圈套试图让对方让步,却不小心陷入了自己制造的困境,“吐丝自缚”的结果让他不得不妥协。
-
尽管他通过虚假宣传获得了短暂的关注和流量,但最终还是被公众指责为欺骗消费者,这真是一个“吐丝自缚”的例子。
-
为了吸引投资,公司采取了夸大盈利前景的方式,虽然短期内获得了资金支持,但后续经营不善导致投资者蒙受损失,自己也陷入了信任危机,“吐丝自缚”后果严重。
-
在处理家庭矛盾时,他选择了回避而非直接沟通,结果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反而日益恶化,最终不得不面对一个“吐丝自缚”的局面。
这个成语强调了行动和手段的选择应谨慎,避免因小失大或因策略的失误而给自己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
分词解释
tǔ,tù
1 使东西从口里出来:~痰。吞~。~刚茹柔(吐出硬的,吃下软的;喻欺软怕硬)。2 放出,露出:高粱~穗。~故纳新。3 说出:~话。一~为快。sī
1 蚕吐出的像线的东西,是织绸缎等的原料:蚕~。~绸。缂(kè)~(中国特有的一种丝织的手工艺品。亦作“刻丝”)。2 像丝的东西:铁~。菌~。肉~。游~。3 计量单位名,10忽是1丝,10丝是1毫。4 表示极少或极小的量:一~不差。 一~笑容。5 绵长的思绪或感情:情~。愁~。6 指弦乐器:~竹(琴、瑟、箫、笛等乐器的总称。竹指管乐器)。zì
1 本人,己身:~己。~家。~身。~白。~满。~诩。~馁。~重(zhòng )。~尊。~谦。~觉(jué )。~疚。~学。~圆其说。~惭形秽。~强不息。2 从,由:~从。~古以来。3 当然:~然。~不待言。~生~灭。放任~流。4 假如:~非圣人,外宁必有内忧。fù
1 捆绑:绑~。手无~鸡之力。解~。2 拘束:束~。作茧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