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的组词
儒常见的组词有:儒闺,儒墨,儒贤,儒户,儒装,儒仙,儒秀,儒士成林,儒行,儒帅,儒风,儒英,儒豪,儒林,儒厚,儒效,儒相,儒生,儒科,儒林丈人,儒谨,儒教徒,儒释,儒牒,儒博,儒硎,儒家,儒愞,儒修,儒职
词语 | 解释 |
---|---|
儒闺 | 儒闺 rú guī1.读书人家的闺阁。 |
儒墨 | 儒墨 rú mò1.儒家和墨家。战国时期同为重要学派。 2.泛指多种学派。 |
儒贤 | 儒贤 rú xián1.贤能的儒士。 |
儒户 | 儒户 rú hù1.读书人的户籍。元代根据居民的职业分户籍为民户﹑军户﹑儒户﹑医户等名目。 2.指具有此种户籍的居民。 |
儒装 | 儒装 rú zhuāng1.读书人的装束。借指读书人。 |
儒仙 | 儒仙 rú xiān1.对容貌慈祥的长寿老人的尊称。 |
儒秀 | 儒秀 rú xiù1.指德才兼优的儒士。 |
儒士成林 | 儒士成林 rú shì chéng lín儒士:指读书人。比喻读书人很多。 |
儒行 | 儒行 rú xíng/háng1.儒家的道德规范或行为准则。 2.指合乎儒教的言行。 3.谓斯文地慢步行走。 |
儒帅 | 儒帅 rú shuài1.犹儒将。 |
儒风 | 儒风 rú fēng1.儒家的传统﹑风尚。 |
儒英 | 儒英 rú yīng1.谓饱学的儒士。 |
儒豪 | 儒豪 rú háo1.杰出的儒家学者。 |
儒林 | 儒林 rú lín1.指儒家学者之群。《史记》有《儒林列传》。张守节正义引姚承曰:儒谓博士,为儒雅之林。 2.泛指儒生﹑读书人。 3.泛指士林﹑读书人的圈子。 4.指儒家著作。 5.指儒家经学。 6.指学官。 |
儒厚 | 儒厚 rú hòu1.温文厚重。 |
儒效 | 儒效 rú xiào1.儒者的作用;儒学的效用。《荀子》有《儒效篇》。 |
儒相 | 儒相 rú xiāng/xiàng1.指博通儒学的宰相。 |
儒生 | 儒生 rú shēng1.儒士,通儒家经书的人。 |
儒科 | 儒科 rú kē1.指儒学。 2.指科举考试之进士科。 |
儒林丈人 | 儒林丈人 rú lín zhàng rén尊称学识渊博的前辈。 |
儒谨 | 儒谨 rú jǐn1.温良谨厚。 |
儒教徒 | 儒教徒 rú jiào/jiāo tú1.信奉儒家学说的人。 |
儒释 | 儒释 rú shì1.儒教和佛教。 |
儒牒 | 儒牒 rú dié1.委任学官的公文。 |
儒博 | 儒博 rú bó1.谓学问渊博。 2.指博学之士。 |
儒硎 | 儒硎 rú xíng1.秦始皇既焚书,恐天下不服,乃密令冬月种瓜于骊山陵谷温暖处;瓜结实,诏博士诸生往视,因填土杀之。事见《史记.儒林列传》张守节正义引汉卫宏《诏定古文尚书序》。后因以"儒硎"谓读书人遭受的浩劫。 |
儒家 | 儒家 rú jiā/gū/jie1.崇奉孔子学说的重要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仁政",重视伦常关系。西汉以后,逐渐成为我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学派。 2.指读书人家。 |
儒愞 | 儒愞 rú nuò1.见"儒懦"。 |
儒修 | 儒修 rú xiū1.贤能的儒士。 |
儒职 | 儒职 rú zhí1.学官之职。 |